欢迎访问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网站!
繁體中文
长者模式浏览
智能问答
移动端应用
登录个人中心
首 页
走进天宁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开放
数据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 内容
让居民有个“家”
——我区升级改造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提升服务居民效能侧记
发布日期:2013-12-10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相关阅读:
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是社区居民议事、开展社区活动、办理居民事务的重要场所。
多年来,社区办公活动用房一直是社区诸多顽疾中最难治的一个。在老城区,它是“寸土寸金,扩容不易”,在新建小区是“规划不足,移交困难”,它不仅是社区干部的心结,更是居民的心结。
今年,我区新出台了《天宁区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升级改造一批社区工作用房”被写在推进天宁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实施路径中的第一条。
近日,记者走访了多个社区,记录下我区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的现状。
告别“蜗居”办公
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大“变脸”
翻着以前在老办公室的工作照,青山湾社区主任王志远感慨道,“那时的办公条件跟现在的没法比。”开居民会议的时候,近20个人挤在仅40多平米的简陋民房里,转个身都麻烦,组织居民集体活动根本就是奢望。
就在2008年,青山湾社区正式告别了办公“蜗居”时代,搬进了近1000平方米的新房中。
改变得益于我区加大解决社区服务用房的力度。
记者从区民政局了解到,针对我区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紧张的情况,各街道拟定了一份各个社区建设改造的计划表,里面详细地记录着每年的改建工程。65个社区均被纳入改造范围,按照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最低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社区服务中心。
据统计,目前,95%社区已实现了市原定达标标准,其中,1000平米以上的社区有28个。
在椿桂坊社区,搬进“新家”已一年有余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原先的3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1200平方米,我们社工的办公面积和原来一样,但有了专门用于调解居民纠纷的场所,办事效率提高了很多。”
多种措施并举
办公用地“瓶颈”破解
在城市寸土寸金的天宁,社区办公用房的改造建设殊为不易。
混杂城中村、自然村、低洼地、老旧小区的舣舟亭社区就是其中之一。社区老年居民居多,为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社区便搭建一个车棚作为办公、活动场所,隔音条件差,不通风,夏热冬凉。对此,居民们苦不堪言。
《计划》出台不久,舣舟亭社区的活动用房改造工程立即被提上了日程。然而,新建、扩建办公用房,社区实在没有土地可以利用。几番商讨后,街道便以收购的形式将产权收归。11月末,桃园二村新落成的社区活动用房一经开放,就深受居民们的欢迎。文化活动中心、棋牌室、舞蹈室等一应俱全。
家住桃园二村的陈大爷如今有了休闲新去处。他告诉记者,“现在,不仅地方大多了,还实现了联合办公,能够为我们提供就业、社保、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等多类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措施。”
据统计,我区通过改造、置换、新建小区配套等方式建成后的社区活动用房平均面积已近800平方米。
用房为民所用
社区服务“施展拳脚”
“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并不是越大越好,关键在于为民所用,加速社区自身发展。”这不仅是所有社区当家人共同的心声,也是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建设的最终目的。
彩虹城社区书记顾波注意到,《计划》中明确规定了社区工作用房要确保80%以上用于居民活动。
如何依托社区活动用房,将服务覆盖到整个社区的居民?彩虹城社区探索出了一条“四龄服务”的道路,并建成常州首个社区服务样本。
顾波介绍,社区充分利用服务用房,在最初500平方米的基础上,又新增800平方米教育培训活动点和100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专门成立了与“四龄服务”相对应的志愿者队伍,定期进行免费咨询、上门慰问、健康咨询、心理辅导等系列志愿服务。“在这里,居民不仅能享受到服务,还能参与其中。”
有了场地,就好施展拳脚。同济桥社区书记杨芸经常将多功能室免费提供给属地公司做员工培训,并提前通知社区内的下岗工人前来听课。碰到条件符合的人员,社区会推荐给属地公司,帮助再就业。
据了解,今年,同济桥社区实现再就业的83人中,就有3名是通过参加员工培训得到的工作机会。杨芸说,“下一步,我们也在思考着如何在便民利民的基础上,将社区‘资源’转变成‘资本’”。徐佳誉 张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