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2013年,天宁区司法局围绕“推进城市更新、打造品质之区”总战略,切实推进“四个全覆盖”工作体系建设,开创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天宁区司法局获得省司法厅颁发的法律服务“四万”工程优秀组织奖称号;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宣传工作先进集体;顺利通过省、市“六五”普法中期考评;被市司法局评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和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天宁区政协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了区司法局司法惠民工作情况的汇报;“十五分钟法律援助圈”实现全覆盖。
一、围绕主线、着眼民生,强化法律服务工作
1、扎实服务经济发展。一是调整成立了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分别为11位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各配备一名法律顾问,今年以来,共为区政府部门和街道各类决策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50余条,审议各类合同25份。二是开展了新一轮“法律大讲堂”活动,共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走访企业283家,向企业发送“联系卡”或者“咨询函”161个,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13万元。三是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我区企业抢抓机遇,拓宽融资渠道的新三板上市工作提供前期法律服务。该项目得到了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司法局牵头的调研组对该工作的开展进行调研推进。截止10月底,全区7家律师事务所、5家法律服务所,85名律师、32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业务收费2000.1万余元,上缴税收209.8万元。
2、着力服务民生保障。一是区政府印发《构建十五分钟法律援助工作圈工作实施意见》,召开全区法律援助工作推进会,在全区7个律师事务所和5个法律服务所均挂牌成立法律援助代办点,6个街道均挂牌建立法律援助站,83个村、社区均挂牌成立法律援助联系点。截止11月底,天宁区各法律援助代办点、联系点共接待群众617人次,移送法律援助案共计263余件。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69件。二是与区妇联联合成立天宁区妇女维权站,开设妇女、儿童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律知识讲座6场次,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174人次,帮助挽回损失和赔偿26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为聋哑犯罪嫌疑人聘请手语翻译,至今已提供翻译帮助4次。
二、注重监管、强调规范,做好平安建设工作
1、大调解工作稳步发展。一是借力区“大调解”机制集结调解资源,促进已经建立的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劳资纠纷、物业管理、征收、城管(环保)等领域人民调解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扩大调解组织覆盖面,新增建立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26个,截至11月底,天宁区已建立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32个。二是下发《关于开展“村(社区)规范化人民调解委会” 创建活动的通知》,明确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标准,夯实了人民调解组织在基层工作的阵地。会同社区建设办在各街道组织基层人民调解员培训,较好的应对新形势下的问题与挑战。截止11月底,我区各级调处中心、各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案件总数1268件,调解1268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1267件,调解成功率99.9%。城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接待群众咨询1359人次,受理纠纷237件,调解成功218件。
2.特殊人群管理依法规范。一是以高于省定标准30%的标准将在管的社区服刑人员全部纳入移动定位监管,对违反规定的3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警告处分。首次尝试跨省接收社区矫正人员,茶山街道司法所与安徽省阜阳太和县胡总司法所顺利完成2名社区矫正人员的跨省交接。二是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有效衔接,确保重点对象不脱管、漏管。精心组织开展区年度回归社会149名刑释解教人员排查摸底活动。继续发挥我区7个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作用,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难题。目前在册社区矫正人员共有260名,解矫 450 名;衔接安置刑释解教人员130名。
三、坚持创新、突出重点,推进法治建设工作
一是组织召开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认真起草了全区2013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意见,部署“六五”普法中期考评工作。邀请区人大代表视察“六五”普法工作情况,并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常州市和江苏省“六五”普法中期检查组以听取汇报、查看台账、实地视察的方式对我区进行了“六五”普法中期工作检查考评,天宁区“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得到考评组一致肯定。二是突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组织开展优秀法制小故事的评比和表彰,9所学校、58件优秀作品获得表彰。三是以普法惠民、成果共享为工作理念,巩固完善法治文化阵地,新提升的“天宁区新市民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在设计上更加体现亲民、惠民、利民,涵盖了农民工学习、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新建设的天宁区法治文化广场和彩虹城社区法治驿站成为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律知识的平台。我区已申报“六五”普法省先进区,新市民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已列入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类考评单位,申报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4家。
天宁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