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街道、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前沿阵地,也是社会管理大厦的重要基石。兰陵街道在近年来的工作中,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确立基层基础建设新坐标,以创新强基础,以创新解难题,以创新促和谐,在服务人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是在服务群众上求创新。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目标,拓宽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努力实现“社会服务”与“群众需求”的同步,提高群众满意度。一是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不断缩小工作力量的单位面积,扩大社区服务的密度,让社区干部面对面、零距离服务群众。二是打造特色服务,在全市率先推出律师进社区,聘请律师协助社区调处疑难纠纷。并且培育出尤辉雷锋科技服务站等在全市、全省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社会组织。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三是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切实把以证管人与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结合起来,主动走访流动人口,帮助其解决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险等民生问题,推行亲情化服务,市民化待遇。四是强化街道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开展党政领导、机关干部结对文明户、贫困户、拆迁户等活动,让党员干部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直面群众,服务群众;五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将社会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纳入社区(村)级干部业务培训、机关干部知识更新等课程内容,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社会管理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
二是在化解矛盾上求创新。坚持把矛盾化解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健全社会矛盾的发现机制、化解机制、疑难案件突破机制,在控制增量、减少存量上做文章,提升社会和谐度。一是完善街道、社区(村)两级干部联动接访机制,常态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活动,借助党政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优势,努力提高社会矛盾的一次化解率(街道数起劳南拆迁未了信访积案纠纷就是这样得到了化解);二是围绕“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道”,健全街道、社区(村)、居民小组、楼道调解小组等更细更密的调解组织网络。并陆续建立了居民议事协商室、警民联调室、综合调处室等一批新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三是以街道、社区(村)两级调处中心为依托,加快构建邻里纠纷、物管纠纷、家庭纠纷等各种新型调解平台,探索建立调解专家库,努力提高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的专业化水平;四是发挥街道社区两级政法综治的牵头作用,按照“信息共享、矛盾联调、工作联动”的原则,对涉及跨社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强化各部门和单位协同配合、联合调处,增强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合力。五是建立以调解质量、工作效率、廉政勤政、内外形象等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处置、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和老信访案件的停诉息访等指标的督查和考核力度,激励全街道党员干部在维稳促和谐上创先争优。
三是在聚合力量上求创新。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做好整合资源这篇大文章,挖掘创新潜力,凝聚创新合力。一是加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做到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财力保障“三到位”。健全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社区事务的有效机制,发挥其核心领导作用;挖掘社区资源,发挥老干部、党员志愿者作用,创设了“老干部工作室”或“党员志愿者工作室”、“老娘舅工作室等”,协助社区化解纠纷、协助对管控对象的帮教等等。二是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履行职责、发挥作用,进一步做好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工作;三是推进驻区单位结对共建,发动本街道、本社区范围内的各级组织和单位,深入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管理社会事务、服务社区群众献计出力;四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预算支出进一步向社会管理创新重要工作、薄弱环节、重点区域倾斜,逐步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兰陵街道司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