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2008年以来,常州市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处理难的问题,探索建立“调解优先”这一柔性机制来化解医患矛盾纠纷机制,构建独立第三方公信、权威的医患纠纷处理平台。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实践,形成了具有常州特色的医调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法律效果。
一、组织领导有力,确保医调工作健康发展
建立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市医调工作,在五个城区建立以市综治办分管领导为组长,市司法局、卫生局、公安局、财政局、天宁区政府以及中保常州公司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城区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协调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城区医调工作。组建了百名医调专家咨询组织,由市司法局组织40名资深法律专家,组建法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市卫生局组织60名各科医学专家组建医学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城区医调工作提供法律和医学技术保障支持。同时,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人士担任医调工作监督员,确保调处工作公平、公信。常州市城区医调中心选址在市中心,使用面积300多平方米,分设咨询服务区,调解工作区,办公会议区,各功能区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既方便群众,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根据各功能区需要配置了现代化办公设备和安防设备,促进医调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城区医调中心现有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以及工作业务流程,又与相关部门共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协调、合作和保障制度,已基本形成较为成熟的医调工作管理制度体系。
二、运作机制规范,确保医调工作顺利开展
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和提炼,城区医调中心逐渐整合形成医调工作“4+1”模式新型工作机制。
市区联动机制,首先由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对城区医调工作实施宏观领导,然后由城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协调小组对城区医调工作进行直接领导,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对城区医患纠纷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部门配合机制,市公安局和卫生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常州市医疗机构医患纠纷处置实施细则》;信访和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纠纷投诉后,第一时间与医调中心联系,并引导当事人到医调中心处理纠纷;法院收到医疗纠纷诉状后,即告知当事人可先行调解,并将诉讼材料移送委托医调中心调解。专家支持机制,建立法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医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在调处复杂疑难纠纷时,选择3-5名专家到调解现场提供专家咨询意见,作调解参照依据。独立调解机制,1名法学专业调解员定赔、1名医学专业调解员定责、再配1名书记员组成1个独立调解小组,进行独立专业调解。调保结合机制,在实践中探索“广覆盖、可操作、合约化”医疗责任保险运作模式,城区10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投保医责险累计达4200万元,初步建立了调处赔付与保费收入平衡有余的良性运作机制;实现了一万元以上的医疗纠纷全部进入调处中心调解、90%以上主要医患纠纷矛盾院外化解的目标。
三、坚持公平公正,确保医调工作社会效果
常州市医调中心坚持和维护医调工作独立第三方的公信形象,赢得了医患双方当事人的信服和尊重。城区医调中心也真正成为医患纠纷双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首选机构,信得过的“老娘舅”。实现了三方满意、四个下降、五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即:患方满意、医疗机构满意、党委政府满意;重大医闹事件下降100%、医疗卫生行政投诉下降90%、涉医纠纷信访下降80%、涉医纠纷诉讼下降70%;纠纷受理率100%、纠纷调处成功率100%、纠纷赔付履行率100%、纠纷调结回访满意率100%、纠纷结案归档率100%。今年以来,咨询接待医患纠纷304件,来访人数1225人,受理218件,调解成功198件,件件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