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2010年4月,天宁区司法局启动了“律师进社区(村)”活动,三年以来,已经实现了全区85个社区、村的全面覆盖,三年来,各基层律师服务点共接待群众咨询2500余人次,直接或间接解决疑难纠纷1500余起。主要纠纷类型涉及邻里矛盾纠纷、家庭婚姻纠纷、财产继承纠纷、经济赔偿纠纷和劳动用工纠纷等多个方面。
一是活动形式多。结对律师事务所充分利用“3.8”、“3.15”、暑期、重阳节等时间节点,主动组织顾问律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对应的和形式包括法律咨询、法制宣讲等多样的法律服务,极大地增强了活动效果。如:各结对律师事务所在各自结对的社区设立“暑期青少年法制课堂”,律师在暑期为社区的孩子们送上生动的法律知识以及防火、防溺水、防盗等安全知识教育,共举行了6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3000余人;常辉律师事务所推出的“常辉律师团进社区”,实施了四大创新服务举措:成立常辉律师工作室、推行网格化服务、成立常辉律师志愿者团队、成立常辉禁毒小组,为社区居民提供面对面心贴心法律服务;高枫律师事务所开展“律师走基层·送法进社区”法律宣讲及咨询活动,为社区居民免费解答涉及婚姻家庭、劳动纠纷、继承、房屋租赁、房屋买卖、借贷纠纷、国际货物买卖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法律问题。三年来,共举办法制讲座100余场,举行广场法律咨询150余场,解答有关涉法问题咨询1300余人次,派发法制宣传资料5000多份。
二是沟通协调紧。三年来,街道、社区与顾问律师的沟通进一步紧密,各基层单位与顾问律师主动联系,为律师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调解等等活动提供了很多支持,充分实现了法律服务的最佳效果。如:丽华三村社区以前租用的办公场所面积比较小,没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涉及到隐私问题或者敏感问题,咨询者就难以启齿。今年,该社区抓住办公场所调整的契机,在硬件上予以提升,专门提供了一间办公室作为社区法律顾问的工作专门场所,取名为“心灵港湾”;又如:经过和各自结对社区的沟通,各律师事务所都争相改进服务内容,由以往单一的法律咨询和法律讲座拓展到诸如心理咨询、非诉服务、民事调解等等领域,居民群众的满意率得到了进一步提
三是服务理念新。三年来,律师进社区活动的服务机制、服务内容、服务手段都有了相对的提升。首先,服务机制更加灵活。社区的律师服务做到“两个不局限于”:不局限于现场咨询,对行动不便且有法律援助需求的职工、居民进行上门服务;不局限于每月固定服务日,对有特殊需求的职工、居民采取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方法,按律师联系方式直接到律师事务所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第二,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律师以口头表述,进行现场咨询、答复,解疑释惑等服务逐渐增加到律师免费为有需求的职工、居民起草代理法律文书。第三,服务手段更加多样。社区开通了法律服务QQ群,开通了电子版《法治简报》,通过服务手段的更新,让社区更多职工、居民能了解到法律惠民工作的动态情况。第四,延伸了服务载体。兰陵社区组建“谢老师工作室”,让有群众基础又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居民骨干参与到调解工作当中;天宁法院成立驻工一社区诉讼服务站,拉开法官进社区工作序幕,让职工、居民诉讼事务解决在社区层面;联合属地兰陵中学设立社区“心灵驿站”,聘请学校有资质的心理辅导师为属地企业职工开展心理疏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