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全区“第二个率先”攻坚年总体要求,全力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数字城管长效化,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基础建设,积极探索研究城市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着力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
一、主要工作:
(一)、优化机制,推进长效管理机制提升
1.深入开展领导带队督查活动
自5月份起正式实施由领导带队督查各街道易回潮、反复性问题,每月从反复性、易回潮问题数据库中抽取60个问题(每街道10个/月),进行每天7:00-19:00不定时、全方位督查。5-10月份领导带队出动792人次,督查222个问题样本点,共发现240次问题整改不到位。随着领导带队督查活动的深入开展,数据库问题和督查的样本点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从督查情况来看,总体面貌良好,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样本点管理比较到位,但样本点周边问题却比较突出。说明一些街道对问题数据库内的问题仍采用点对点管理的模式,未形成具有辐射性管理、以点带面的全局性管理。
2.重点开展市长督查问题整改
2-10月份,史志军副市长多次带领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我区的重点难点区域、市政、市容市貌、绿化管养、菜市场等方面进行专项督查,共查出21个各类问题。针对市长督查问题,各街道、各部门非常重视,积极沟通协调,并以此为契机及时开展了全面整治提升行动,进而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难题,在抓问题的反复性上落实了长效,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3.扎实开展长效管理中的专项整治工作
一是开展了城中村、城郊结合部专项整治。3月份开始,借助“931”工程,全区集中力量对辖区内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的村容环境、环卫设施、家禽管理、棚户搭建、河塘管理、孳生地治理等八个方面进行专项治理。全区共计对116个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开展了集中整治,共计投入约512万元,其中硬件基础设施投入约276.3万元,清运垃圾约26160吨,投入约134.4万元,绿化管养投入约64.6万元,更换垃圾桶、新建垃圾房、箱投入约36.7万元。其中列入“931”整治计划的青龙街道的东风村委,茶山街道的杨家花园和勤丰花园等“三个城郊结合部”及天宁街道的强家弄,兰陵街道的复兴家园等两个“城中村”。目前,已初步完善市政公用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八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村容村貌得到了全面的改善。
二是抓好以住宅小区为主的环境综合整治。春节后在老小区开展“洁净家园”整治行动,进行“地毯式”环境卫生清理,在物管小区通过逐个召开联席会议,统一思想、同步推进小区管理,6-7月份由宋区长带领城管局、房管局、街道等职能部门领导多次分别督查了各街道的住宅小区,尤其是老小区的长效管理工作,对辖区275个小区进行一次拉网式的全面排查。并逐一加以清理整治,使我区的住宅小区的长效管理工作得到了提升。各街道全年(截止10月31日)组织28160余人次,对91条新旧城区街巷、83条主次干道、7条商业大街、20个菜市场等样本点进行拉网式,多批次,多时段的巡查。全区各街道共拆除一店多招、广告灯箱、违章张贴21100余起,拆除面积达5370余平米,清除乱涂写28600余处,劝阻店外出摊、流动摊贩19460余起。
三是开展夜间整治专项行动。7月起,各街道大力开展了夜间整治行动。主要针对辖区内的店外出摊问题。其中红梅街道组织了一支25人的夜间整治专项小队,于每天18:00出动,坚守至24:00。其中一个十人组和一个五人组每晚对竹林东路和宋老三饭庄进行集中的监督看守,剩余的十人组在辖区内其它路段进行巡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或制止。该项行动开展一个多月以来收效显著,目前竹林东路和宋老三饭庄两处都有了较大改观,夜间市容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四是开展了“菜市场周边环境百日整治”活动。4月22日开始至8月31日,在市统一部署下在全区开展了“菜市场周边环境百日整治”活动,总计投入资金105.48万元,配备垃圾箱(房、车)等环卫设施198(个、台),清理卫生死角521(处),累计清运垃圾460.8(吨),清理占道经营486(个),菜场公厕出新改造11(个),出新围墙立面5(处、m2),拆除违法建筑2(处、m2),拆除户外广告36(处、m2),出新店招标牌115(处、m2),划定车辆停放区域12(处),全区菜市场周边商铺市容环卫责任书签订率100%。目前经过整治的菜市场周边,公共设施完善,市容秩序规范,环境整洁,市民满意。
五是开展其它专项整治活动。开展餐厨垃圾管理专项整治,1月份在先期整治的基础上,各街道对我区纳入考评的29个餐厨垃圾管理样本点,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和联动机制,专人定岗管理,开展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开展了全区便民点管理专项整治,从去年12月起,开展为期2个月的便民点管理专项整治,各街道积极落实,统一规范、统一编号、统一标识、统一管理标准,全区共设便民服务点144个,总计投入16.26万元。开展拆迁工地专项整治,建立拆迁工地基础台账,掌握实时进展,落实拆迁地块的管理职能。3-4月份开展车辆清洗场(店)专项整治,调查摸底、梳理建档,落实长效规范管理。
(二)加强整治,推进重难点问题整治工作
1. 深化重点、难点问题整治
在2012年重点难点专项整治基础上,继续推进朝阳一村菜场周边、翠竹市场周边、中山门市场周边、文化宫中国电信周边、桃林巷坛街(钱家村)、竹林东路及康家塘、新市民公寓周边、丽华二村光彩一条街、丽华三村(杨家花园)、翠竹北环红梅三个老小区等12个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各街道制定了本辖区详细周密的整治计划,规范出摊、疏导车辆、加强保洁,坚持一抓到底、一以贯之,切实落实长效管理,力求在长效管理中取得新突破。5月份,天宁街道通过公安前期的缜密调查取证,城管与公安的紧密联动,彻底取缔了文化宫周边回收手机的地牌摊。6月初,由城管局牵头,邀请了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项主任,在宋区长的带领下,对全区的重点难点问题逐街道逐问题进行了实地督查并会商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形成机制落实长效管理。目前巩固前期对文化宫手机地牌、桃林巷店外占道经营、浦前东路、工舍路、中吴大道沿线保洁等重点问题的整治成果,继续对坛街、竹林东路、中山门菜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实施专项整治,稳步推进,力求突破。
2.在违法建设遏制上有所突破
各级对违法建设保持了高压态势,对集体违章也加大查办力度,对待拆迁区域加强提前干预。继续把违法建设处置情况作为每次区点评会重点通报内容之一,进一步完善了动态巡查机制,加大投入,完善台账,坚持每日一报,坚持露头就打,坚决将违法建设遏制在萌芽状态。重点针对拆迁区域、拆半留半地域、单位、厂区、简易厂房临时性的违法建设、新村小区、自然村的平改坡,阳光房,院内搭建,违法简易房,车库,管理岗亭等违法建设现象,加强巡查,快速反应,快速拆除。2013年(截止10月31日)各街道共上报违法建设221件,面积7299㎡,上报拆除数221件,拆除率100%。
3.有序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结合市、区重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做好预案,完成各相关区域的整治工作,确保重点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一是京沪高铁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以建设“一流高铁、一流绿化、一流环境”为目标,高标准、快节奏完成涉及我区约2.5公里京沪高铁沿线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5月8日接受了省验收组的考核验收,工程质量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二是省市级达标路、示范路申请。今年我区申报创建省级示范道路的是局前街,目前已完成创建申报工作;对吊桥路、永宁北路、化龙巷及竹林南路4条道路申报了市级达标、示范道路。6月9日,市城管局进行了验收检查,对我区创建情况总体比较满意。
(三)、加强落实,进一步推进环卫体系提升
一是新车队的建设。环卫新车队分二期建设,目前迁建一期工程已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运行状况良好,迁建二期工程正在办理可研报批等前期手续,预计明年底也将顺利完工。
二是转运站的提升。今年2月份,彩虹城垃圾转运站通过垃圾压缩设备调试和竣工验收,并于5月2日正式投入生产运行。该转运站大大提升了天宁区环卫设施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与此同时,区环卫处向市环卫处递交《关于天宁区垃圾转运站重要状况及设想的报告》,积极协助市环卫处做好转运站一期建设项目中站北、同济桥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前期和二期立项准备工作。
三是垃圾转运体系的更新。年初,依托博爱路转运站,我区在聚和家园试点垃圾桶装转运模式,结合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将逐步淘汰、更新现有设备,扩大垃圾转运直收范围,提高转运工作效能。
四是垃圾分类搜集的开展。今年初,我区率先在聚和家园推行垃圾分类搜集工作,下一步,将以点带面,加强宣传,逐步推广。
五是餐厨废弃物转运的推行。今年1月起,按照全市部署,我区有29家大型餐饮企业被纳入餐厨废弃物转运体系。目前,共清除餐厨垃圾1710吨,为食品卫生安全落到实处奠定扎实基础。
(四)、加强管理,进一步推进履职能力提升
1.加大执法力度
一是开展“执法月”活动。针对我区城管执法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常反复、易回潮,执法不严等问题,5月起,全面开展 “执法月”活动。通过建立问责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压缩自由裁量权、严格执法督查,促进执法保障,提升我区形象。到目前为止共出动39180余人次,20500余车次,查处违章9050余起,其中教育整改8200余起,发《限期提供合法手续通知书》280余份,发《责令改正通知书》460余份,发温馨告知书12800余份,一般程序处罚935起。
二是开展城管执法通工作。借助信息化、电子化等科学手段将执法工作向标准化方向推进,提高城管执法的工作效率与能力,定期组织系统内的业务技能评比,并逐步建立执法数据库,为科学管理打好基础。
三是开展封闭轮训工作。5月份,执法大队组织了新一轮的封闭轮训,重点学习新的考评考核细则和文明执法规范,加强了对新进队员的业务培训。
2.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三支城管队伍(平台管理员、巡查考评员、行政执法队员)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对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廉政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实行末位淘汰制。今年至今,我局共督察队员1748人次,并根据市城市管理文明规范执法考评办法,发出督察通报10份,辞退47人,有力地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抓好各类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了每周日学习日制度,积极开展平台受理员市、区两级平台轮岗培训,二、三级平台定期例会制度、交流制度,定期不定期考试制度。通过抓落实,取得良好的效果。以文明城市复检为契机充分发挥 “巾帼文明岗”的标杆作用,发挥党员模范作用,营造文明窗口氛围。 端正心态,规范用语,强化流程,积极排忧解难,努力化解群众矛盾以及上下级、部门之间的矛盾,努力提高案件处置的标准和质量,提高群众的回访满意度。努力提升窗口形象。最后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
(五)、加强宣传,推进“全民城管”工作提升
1.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大力倡导垃圾分类。4月起,在机关工作人员、区属企业职工、辖区中小学师生、社区群众和干部、青年志愿者中发动倡导垃圾分类工作,号召市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从小事、身边事做起,为推动我区垃圾分类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宣传队伍形象。4月份,天宁城管队员利用休息时间制作的宣传视频引发全国热议,获得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新闻媒体的好评,深化了市民对城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了我区城管队伍的正能量。
2.深化城管开放日活动
一是开展跟着垃圾去旅游活动。组织热心市民和志愿者参观环卫中转站、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和环保能源公司,零距离了解生活垃圾收集、填埋及焚烧处理的过程。
二是开展带着服务进商家活动。今年来,我局多次为新建小区的门楼牌匾审批进行现场办公,现场讲解、现场收件,简化办事流程,为商家服务到位。
三是建立志愿者常态扫差机制。为破解老小区管理难题,依托党员、学生志愿者资源构建“党员带头、学生参与,常态运转”城管志愿者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全区、下沉到底”的城市管理志愿者常态扫差机制。
二、存在问题
1-10月我区考评成绩位列全市第三,与年初制定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在于优势项目继续滑坡,失分较多、弱势项目有所提升,尚未巩固、疲劳厌战情绪较重,思想松懈。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真抓实干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是在抓问题的整改上招法不多,韧劲不够,小进则喜,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意志。总体表现出以下四个“不够”和四个“差距”上:
一是攻坚克难不够,在真抓实干上有差距。从考评情况来看,我们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们的队伍缺乏一管到底的魄力,缺乏一抓到底的狠劲,缺乏攻坚克难的意志和决心,有些工作一定程度上是在应付。日常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城管队员在现场,面对问题不去管,不敢管,有的甚至是听之任之,视而不见,存在执法畏难情绪,执法缺乏威慑力和严肃性,导致一些问题的反复发生,甚至愈演愈烈。
二是敬业精神不够,在身体力行上有差距。实事求是讲,城管工作是一项考验人的意志力与承受力的工作,始终保持对工作的激情和冲劲,是做好城管工作的前提。对比钟楼区等先进城区,我们发现钟楼真正做到领导到一线,沉下身子,真抓实干,反观我们自己,很多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依然停留在口头上,领导上路、上点督查的时间少之又少,导致了各项工作的停滞不前,从落实到落空。
三是部门联动不够,在形成合力上有差距。个别部门主动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不强,仍旧认为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是城管部门一家的事情,各职能部门对基层业务指导不够,遥控指挥较多,靠前指挥较少,专项点评会、部门联动等制度成为一种摆设。9月份,高新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在市级考核中名列全市五区第一,十三项排名指标均列全市第一。他们的做法,除了综合性的点评会以外,各个镇、街道,各主管部门都分别定期召开相应的点评会,针对单项的问题进行专题的分析研究,落实整改,城市长效管理的基础工作非常扎实。
四是落实长效不够,在持之以恒上有差距。根据市指挥中心考评报告显示,我区三季度每月收到各类考评问题在3000件以上,且很多问题为反复出现。这一现象与我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城市管理动态反复性有关,但更与我们的长效管理力度不够密切相关,面对回潮反弹以突击整治为主,应付考评的举动时有所见,模糊了实干与巧干的界限,导致我区每月考评扣分和失分的重点一直得不到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