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近年来,天宁区司法局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建设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积极发挥安置、教育、孵化三大功能,为释解人员的安置帮教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目前,我区已建立省综治委认证的安置基地区级1个,街道级别6个,刑释三年,解教五年的在册人员418名,安置率98﹪,安置基地内刑解人员工作有着落,生活有保障,思想稳定。
一是发挥安置功能解决生活困境。对无着落、无技能、无资金、就业难的特困刑解人员按照先摸底后接收、先培训后安置的原则,确保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具备基本的生活、生存条件。辖区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动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如:方向陶瓷有限公司、青龙苑社区、雕庄集贸市场、兰陵鸿达汽车销售公司、红梅虹景物业公司、茶山丽一社区、天宁大娘水饺等,都为刑释解教人员积极提供就业机会,尽最大努力配合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工作,使暂时无业可就的刑释解教人员在就业前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来源,防止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率。
二是发挥教育功能帮扶思想稳定。利用安置基地对释解人员安置、监管、帮教帮扶的同时,积极开展法制宣传。针对释解人员曾与社会相对隔绝,有的存在较严重的自卑心和对社会的怨恨心态的实际,组织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的优惠政策,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教育鼓励他们走上正道、自食其力、立足社会。同时,进一步延伸服务,利用基地这个平台做好刑释解教人员、服刑在教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的帮扶工作,让他们感到政府确实在真正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
三是发挥孵化功能激发自主创业。不满足于释解人员有业就,有饭吃,深入挖掘安置基地的孵化功能,努力把释解人员培养成为创业能力和社会有人之人,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就业。红梅街道接收的某刑释解教人员从安置基地出来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物业公司,主动招受无业可就的刑解人员,真正做到了创业带动就业。目前,我区有42名对象在基在内通过自己学习,走上致富道路。
天宁区司法局
2012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