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天宁区建设局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全区“推进城市更新、打造品质之区”总体战略,以“调优、创新、提标”为主线,紧扣全区30项重点工程(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项目建设为核心,按照突出重点、解决热点、突破难点、完善亮点以及抓住要点的整体思路,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突出重点,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我们紧紧围绕市、区2011年确立的重点工程(工作),积极履行职责,突出工作重点,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一是推进城市改造工程。永宁北路翠竹段已于9月底顺利通车;红梅南路南段工程已完工;劳动东路征收工作已全面完成,目前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丽华路、新堂北路延伸前期手续均已好,落实资金后启动拆迁;晋陵南路正在落实项目资金,原浦前北路段拆迁已在劳南片区改造中由九洲开发集团代为实施,纺仪厂计划于年底前搬迁;凤凰路南段、光华路东段项目建议书已批,环评已批,正在批可研;横塘河西路、横塘河东路园区段,龙锦路亚新段适时启动前期手续。二是深化五大特色绿化工程。积极配合市对我区蔷薇园、翠竹公园以及竹园(雕庄公园)等3个公园的改造提升、建设工作,现翠竹公园提升改造项目方案已公示,预计在年内启动实施;蔷薇园提升改造项目发改委立项已批;雕庄公园的建设项目已列入凤凰新城启动项目。实施对新堂北路、晋陵南路、红梅南路等新建道路的绿化建设。红梅南路(光华路—浦前东路)绿化已完成;新堂北路项目前期准备中;晋陵南路、红梅南路(浦前东路—中吴大道)待拆迁工作完成后即可实施。小游园建设区已将选址方案报市主管部门,市有关部门还在研讨中。
二、解决热点,着力实施民心工程
今年来我们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契机,积极实施以民心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创建工作。根据《2011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着力开展了市民种绿、护绿等公益活动参与率宣传、街巷基础设施维护、公共设施维护以及公共场所道德建设等4项工作,较好地促进了文明城市的创建。一是宣传力度到位。为营造创建氛围,倡导市民文明游园,我们在红梅路、娑罗巷等小游园内专门设置了文明游园的宣传牌,在桃园绿地、五一广场、雕庄广场、业丰路滨河绿地、广仁路滨河绿地还设置了标有责任单位、责任人的牌子,让老百姓一起参与监督管理。共设宣传牌12块,拉横幅35条,发放宣传单500多张。二是街巷设施和公共设施维护到位。我们坚持以“高标准、细着手、早安排、求实效”的工作要求,对全区的绿地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了彻底的自查、清理和改造。据统计,在此次迎检过程中,我局共投入资金近355万元对各类问题进行了整改。市政基础设施维修更换到位,此次共涉及到全区17条区管道路,铺设沥青680平方米,铺设混凝土550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1580平方米,更换破损窨井盖、雨水井盖28副,疏通下水道3300米。绿化公共设施维修更换到位,着重开展了公园、小游园内基础设施修补,共修复公园广场破损园路2050平方米,维修健身器材6套,更换垃圾桶18个,油漆及更换园椅237张,改造公共厕所4座,木质树池油漆、油漆维修园林建筑物14座。在文明城市检查中,我区作为主要的检查区域,展示了良好的城市面貌。三是建筑工地整改到位。深入到1个建筑企业、28个建筑工地进行再宣传、再发动,进一步落实文明创建及文明施工的各项标准要求。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施工扬尘及夜间施工噪声扰民问题由建设、施工及监理单位严格按文明施工的有关标准进行自查及整改,会同城管、环保等部门加强执法力度,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共发放整改通知书27份,涉及问题60多个。
三、突破难点,尽力解决老大难问题
天宁区是个老城区,一些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落后、老小区普遍存在雨污水管网不分流、树木遮阳等共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需要相关部门共同有步骤、有计划分步走。今年共实施大的工程项目有以下三项:一是积极协调自来水供应总表改造工作。因城乡体制的原因,我区还有一些原城乡结合部的村委自来水供应一直是沿用的总表—分表制,因年久失修,管线陈旧老化,水资源损耗较大,单位成本较高,村民反映较多。自来水总表改造列为市里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这项工作也是我局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在去年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积极协调通用自来水公司,先行对茶山街道红梅村委、兰陵街道复兴村委等原总表制用户实施了一户一表改造,目前受惠村民达1500户。对于其他街办、村委类似的情况,我们也正在与自来水公司沟通,排计划,争取分批逐推动这项工作,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二是加强了对老小区的树木修剪行政审批和技术指导。天宁区的老小区较多,当年配套种植的树木大多已根深叶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采光权,因种种原因,老小区的树木修剪难成为近年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也积极联系区相关部门,在与物业公司协调的基础上,加快办理树木迁移、砍伐、修剪许可审批,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多次提供树木修剪技术指导。今年我们还对一些老百姓反映特别强烈的、所在街道一时无法解决的老小区绿化,特事特办,想方设法筹集资金3万元,对清凉新村进行了树木修剪,着力化解矛盾,尽力为老小区居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三是完成了对原浦前北路的路面硬化。原浦前北路(现晋陵南路:南启光华路---北至劳动中路)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属于早期小区的配套道路,设计等级较低,随着公交线路的开通,行驶车辆的增多,该路已成为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同时由于兰陵片地块的开发建设,大量重载车辆经浦前北路日夜通行,致使路面损坏严重,路基坍陷、下沉,下水管网淤塞。我局虽经常及时组织维修,但因工程建设的需要,导致路面反复破损,成为近年群众、人大代表反映的难点问题之一。今年本着为民服务的原则,我局又筹资40万元对该路段实施了应急临时性改造,共开挖原混凝土路面1850平方米,新浇筑商品混凝土380立方米,新增设雨水井19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出行困难的问题。
四、完善亮点,努力实施美化工程
一是美化了重点地段的绿化项目。对小东门路围栏景观进行了美化整治,该路旁的小东门市场周边由于地域狭小,环境比较脏乱,尤其与对面红梅公园幽雅的环境相比显得格格不入。为了改善环境,小东门路围栏景观美化工程还列为我区30项重点工程(工作)之一。该路段全长近400米,自小东门桥到红梅桥,我们利用现有的钢护栏(部分恢复、加固),上部采用组合式花盆系统,盆内栽种四季花卉,
较好地改观了小东门路环境面貌。在今年文明城市国检期间我们还在原来一年换四次草花的基础上新增一期草花,极大地增加了道路环境美化效果,成为我区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本项美化工程共投资约60万元。二是综合整治了中山门菜市场环境。菜市场改造是前几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中山门菜市场因位于闹市区,周边单位多,人流量集中,外围车辆停放无序,导致菜场周边环境拥堵无序。我们会同天宁街道对中山门菜市场的外环境实施了综合整治。累计投入资金40余万元,开挖疏通明沟、雨污水管188米,新增设雨污水管115米;新增设雨污水井2个;开挖原路面1030平方米;新浇筑商品混凝土200立方米,沥青142平方米,新增设了290米安全美观的钢质护栏,有效地提升了中山门菜市场外部环境,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三是开展了国际森林年义务植树活动。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周年,也是国际森林年,我局结合这一契机,在桃园绿地设立宣传站,通过展版、标语、发放宣传册、现场答疑等形式广泛宣传义务植树的重要意义,营造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浓厚氛围,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节当天,我们会同雕庄街道,组织数百名师生和市民来到选定的植树基地开展市民义务植树活动,免费提供树苗及植树工具,大家热情高涨,共栽植树木300多株,使整个朝阳花园小区显得绿意盎然。同时我区各个管养单位也纷纷展开植树活动,抓时机、抢进度,查缺补漏,逐条道路进行补种,在全区掀起了春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新高潮。
五、抓住要点,全力加强建设日常管理
1、加强了园林绿化管理。一是加大了绿化建设力度。目前全区已新增绿地面积34.6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3.02公顷,道路河道绿地5.29公顷,单位附属绿地1.6公顷,居住区绿地24.75公顷。二是加大了绿化长效考核管理力度。2011年我区区属管养绿地已增加到176多公顷(包括托管绿地)、行道树2.5万多棵(包括托管行道树),工作面广量大,我们严格按照新的长效管理考核标准,不断加强绿化管养督查力度,提高管养人员素质,壮大养护队伍力量。今年5月份我们利用重新招标的机会,对全区公共绿地重新划分标段,做到条块清楚,重点突出,在招标时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淘汰了弱小队伍,保留和引进了比较好的管养单位,并把最强的队伍安排到中心城区最重要的岗位。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深化养护考核等级,奖优罚劣,强化职责,明确权限,稳定队伍,激发了各级搞好绿地养护工作的积极性。目前为止我区绿化管理在市长效管理考核中,成绩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三是加大了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我区现有古树名木52株,其中三级古树30株,名木22株。主要分布在公园、医院、学校及居民院落等处。经过前两年的抢救复壮工作,大部分古树名木长势良好,但仍发现不少树木存在树洞,还有部分古树日常养护不到位,长势较弱。在市园林局的指导下,今年10月25日前我们全面完成了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工作,并邀请专业摄像人员对所有古树进行拍照,建立档案,使古树名木再度焕发生机。
2、加强了建筑市场管理。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加大建筑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受市建设局委托,1-11月份共安监在建房屋建筑工程31项,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其中含有住建部规定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正在施工深基坑2项、高大支模系统4项、幕墙工程1项,在用塔式起重机36台、物料提升机11台、施工升降机16台。共发出整改通知书75份,其中局部停工通知书2份,经省、市考核,全年获省级文明工地2个、市级文明工地4个,对1个企业因长效管理考核中连续两次被扣分的项目经理进行限制一年承接业务的处罚。1-11月份质监项目36项,面积42万平方米,竣工20项,面积19万平方米。签发整改通知书61份,工程合格率100%。全区全年未有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3、加强了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加强对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完善了系列监督制度,成效明显。今年来已及时更换(修补)窨井(雨水井)盖118余只(副);清捞窨井994座,雨水井(泉眼)2084座;疏通下水道计1万米。维修辖区道路约1.28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协助区城管局处理市12319转整改问题350余件/次,真正做到快速反应,快速整改。
4、加强了防震减灾工作。完善了防汛防台、抗震减灾预案,健全了各项应急机制。特别是台风期间对辖区内拆迁工地、建筑工地、绿化管养绿地、简易工棚、危旧房进行拉网式检查,增强快速反应能力。结合地震局的成立,今年我们安装了一套视频会议终端,开展了一次防震抗震工作演练活动,组织了一场现场咨询会,普及了防震抗震科普知识。同时联系了茶山街道新城逸境社区积极创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目前正在向省地震局申报中。
5、加强了建设队伍建设。坚持以全区“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目标责任和岗位责任制度,严格实行承诺服务、内部事务公开等有关规定,切实抓好目标责任制管理、勤政廉洁考核工作,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逐步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建议提案、信访工作逐步加强。今年我们共收到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9件,为办理好交办的议案、建议和提案,我们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入手,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圆满完成人大议案、建议和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办结率100%,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率都达到100%;今年来,已受理答复了市民来信来访35件次,群众来电128件,切实为老百姓解决了一批实事好事。依法行政行为不断规范,严格按法律程序履行职责,目前为止共已办理城市道路占用(开挖)1起;审批树木迁移、砍伐、修剪39件,企事业单位配套绿化建设案件26件。为简化办事程序,方便基层、方便群众,局“三合一”网络平台始终做到三个100%(行政事项上网、实时上网、电子监察100%),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总之,2011年我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亲切关怀下,在全区各街道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努力,扎实苦干,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用于道路养护、下水道铺设、窨井盖补缺等经费紧张。二是受宏观调控影响,拆迁动迁、开发建设进展缓慢,影响了城市化建设速度;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开展,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调查研究,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加以改进和解决。同时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工作,为创建和谐天宁而努力奋斗。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