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12年工作计划
一、稳步推进,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
一要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要根据《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方案》要求,设立“天宁区卫生局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结算专户”,组织实施好新一轮省级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依托区域内常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配送企业,建立紧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用药需求。要创新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在落实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三统一、一自主”(统一价格、统一目录、统一配送、自主采购)的操作办法,对其基本药物销售额按15%差率予以补助(市、区按6:4承担),努力增强社会力量举办机构的生机和活力。要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补偿机构,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5元(市、区按6:4承担);在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中全面实施每诊疗人次10元的一般诊疗费补助政策;按“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原则,严格测算绩效工资实施后政府办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并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市级补助。
二要深化基层人事制度改革。在去年完成全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核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总量控制、统筹使用和动态调整的编制使用管理机制。大力推行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实行机构负责人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期。全面完成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严把编外人员聘用关,确保岗位聘用的所有人均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编制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
三要认真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按市、区统一部署,认真落实我区公共卫生机构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绩效工资制度,按“促进机构发展、提升人员积极性、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思路,根据“双考核、双挂钩”的要求,制定《天宁区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指导意见(试行)》,建立起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工作考核机制和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分配激励机制,重点加强对机构负责人、关键岗位和业务骨干的考核力度,杜绝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现象。
四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据省政府“民生幸福”工程和市、区两级“卫生惠民提升工程”的要求,以“增加补偿比例、提高满意程度”为重点,不断完善住院统筹和门诊统筹相结合的补偿制度。一是提高筹资标准:2012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50元;二是提高门诊补偿标准: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可报销40%的医药费,全年累计300元。对60周岁以下患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参保人员全年累计补偿800元;三是提高最高支付标准:全年住院补偿累计最高额从10万元提高到12万元。同时,积极与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衔接,加快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市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融合。
二、拓展内涵,努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一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拓展政府免费向全人群提供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内涵,由九大类22项推广到十大类41项,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医改目标任务。进一步巩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成果,开展“蓝天免疫计划”,加强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一类疫苗接种率95%以上。建立新型健康管理模式,开展“健康管理进家庭”活动,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率和老年人健康体检率等重点工作力争全市前列。
二要扎实开展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策略,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能力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精神病、艾滋病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建立区、中心、站三级重症精神病人的管理机制,完成艾滋病防控全球基金项目三年任务。努力加强卫生应急工作,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疫情,全区传染病发病率同比下降10%以上。
三是认真做好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大力实施“母子幸福工程”,以创建“省妇幼卫生先进区”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区妇幼保健所“三位一体”服务功能。积极发挥我区“全国缺陷儿童监测哨点”作用,探索建立缺陷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推进妇女病普查普治和孕妇、婚检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工作,争取市级资金启动妇女乳腺癌、宫颈癌“两癌”筛查试点工作,继续保持妇幼卫生工作在全市的领先地位。
三、创新思路,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要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围绕新一轮天宁发展战略和建设品质之区的目标,加强与市卫生、规划等部门的衔接,构建区域内优质资源与基本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卫生发展新格局,努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医疗集团参与凤凰新城、天宁新城建设,为两座“新城”提供高品质的医疗卫生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实现由“总体推进”向“强筋健骨”的转变,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医改建设资金,大力开展创建“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活动,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12年建立中华医学会“社区健康管理试验基地”1家,努力实现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环境温馨、流程合理、设备先进的目标。
二要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大力实施社区卫生“名医”“专科”建设,努力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我造血功能,推进青龙中心爱婴医院、雕庄中心老年康复、红梅中心口腔保健、茶山中心产后康复等特色服务。充分发挥辖区内三级医疗机构的丰富资源,成立天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专家库,邀请市级专家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业务指导、监督管理,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青龙医疗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联建、共建新模式。积极开展“绿叶天使”社区卫生志愿者服务,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星级评定,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准入制、考核制、淘汰制。深化全科医生社区述职工作,完善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和患者三方监督评价制度,让社区卫生真正成为居民的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
三要进一步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内涵。主动适应我市医保门诊报销政策的调整,大力推进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现社区首诊制度。加快卫生信息化进程,与市广电部门合作,开展网络健康管理试点,在社区、家庭设立“健康小屋”,实现居民自我检测、数据自动传输、医生实时指导。以创建“慢性病防控示范区”为抓手,探索建立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与费用控制的管理模式,努力推行家庭保健员制度,联合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对家政服务人员进行“家庭保健员”培训工作,实现慢性病人群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目标。
四、履行职能,努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一要不断提高服务医药产业发展能力。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区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挂牌局要积极履行监管、服务两大职能,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我们的重要职责,加强与省、市局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在推进以“510”项目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联络员、信息员、协调员作用。要在去年较好完成常州四药3只新药申报的基础上,全力做好常州四药新建固体制剂车间的GMP认证工作,认真做好常州四药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常药“江苏省(常州)循环系统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德凯可吸收手术钉等项目的材料申报、核查和临床试验等相关配合工作,紧扣全市发展的总体战略,开拓思路、强化服务,千方百计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二要努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建设。把2012年作为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能力提升年”,开展“123”主题建设。一是健全一个网络:即健全“区有监督员、街道有协管员、社区有信息员”三级监管网络;二是开展两类培训。对全区食品药品监管人员落实专题理论、现场操作两类培训;三是落实三项措施。通过明确职责任务、畅通监督渠道、实现信息互通三项措施,努力构建全覆盖、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网络,努力提升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要切实履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积极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餐饮监督管理职能,按省政府会议纪要精神,重新调整小作坊、食品加工等监管职能划分,认真开展“地沟油、食品非法添加剂”等专项整治工作,实现全区餐饮单位、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率100%的目标。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有关要求,加强全区四家药企144种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配送、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严格规范药品生产及零售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五、巩固提高,全面提升城市长效管理水平
一要继续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行动”,组建“天宁区健康教育讲师团”,深化与常州电信合作的“手机健康短信”工作,不断推进“健康常州社区行”活动,积极争取与企业联姻,为企业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搭建工作平台。采取重点扶持、分类指导的办法,建成1~2家“江苏省健康促进示范企业”。
二要努力做好爱国卫生工作。加强全区爱卫组织建设,夯实爱国卫生工作基础。认真组织开展好“爱国卫生月”活动,结合今年的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保除四害工作在全市考评中争先进位。
三要加大“五小”行业整治力度。以创建五小行业示范街、示范店为抓手,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开展卫生许可公示。将卫生许可、健康管理、信誉等级、近期卫生监督情况、投诉电话、管理单位负责人等信息在店堂内张榜公示;做好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以街道为单位,对所有五小行业业主进行分类分片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加强卫生监督员、卫生检查员考核管理,实行末位轮岗制、淘汰制,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
六、严中求效,不断提高卫生工作群众满意度
一要开展行风建设工程。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严格规范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行政机关、卫生机构、社会舆论等综合监督机制和体系,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行风督查制、信息公示制、举报奖励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
二要开展创先争优工程。继续开展窗口优质服务竞赛、道德讲堂活动,全面实施医德考评制度,建立服务企业“绿色通道”,深入开展“服务动车组”品牌创建工作,广泛实施一站式服务、微笑服务、跟踪服务。按照“作风优良、服务规范、群众满意”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力度。
三要开展队伍建设工程。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加强全区卫生系统领导干部能力建设,通过竞争上岗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各基层单位领导班子队伍,对后备干部采用送出去、带起来等方式进行教育培养,为天宁卫生事业的发展打造智力之撑。
2012年0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