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一)创新有效投入,推动结构调整。瞄准服务业“三年翻番”和制造业“五年超千亿”目标,狠抓项目建设,推进有效投入从有形向无形、平面向立体、传统向创新、分散向集中转变,以投入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力争年内实际到账外资3亿美元,6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入176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区五大产业产值达565亿元。重点实施好“1313”计划:调整出1000亩土地,打造三大特色科技园。加快建设恒生科技园,重点引进IT金融服务、软件外包、总部经济等业态,确保5月底前开工建设;启动建设中华纺织博览园,重点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服装设计等业态;合作建设黑牡丹天宁科技园,重点打造以科技项目加速器为主的产业园区。投入100亿元,提升三大城市功能区。全力推进中吴大道两侧商业商务项目,加快建设华润万象城、天鹅湖DO都城、和平国际商业街区,提升南部生活区业态品质;全力推进大物流、大市场向青洋路集聚,加快建设美吉特科技五金城二期、中村物流园区,力争建成省级生产性现代物流集聚区;全力推进文化宫大商业区提档升级,加快实施火车站南广场、中联大厦、常州大酒店、和平路沿线等重点地块改造,提升中央商务区的服务业能级。
(二)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促进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重点推进三大工程:推进优势产业品牌创建工程。设立专项资金,积极推进技术标准和商标战略,大力扶持本地品牌,鼓励引导艾贝、老三、华利达、东奥等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争创一批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积极引进外来品牌,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和知名连锁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升区域品牌数量和质量。快速扩张服务业品牌,加快丽华快餐、大娘水饺等知名品牌上市步伐,打响青果巷和“三河三园”休闲旅游文化品牌。推进新型材料规模跃升工程。做大天晟新型发泡材料产业,加快亚玛顿上市步伐,推进伊思达大容量储电材料等项目建设,扶持成长性企业加速发展,初步形成新能源材料的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创新平台功能提升工程。举全区之力抓好储能研究院、恒生科技园、智能电力设备研究中心三大孵化平台建设,抓好黑牡丹天宁科技园、新动力创业中心、采菱科技园三大加速平台建设,抓好天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集创新创业、招才招商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全年新增“两站三中心”2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引进各类人才3000名以上,其中高层次人才50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8名。
(三)巩固税源基础,壮大区域财力。抢抓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经济扩张的机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稳定持续的多元化税源体系。做大主体税源。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扶持四药、常药等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全年力争新增税收超1亿元企业2家、5000万元企业5家、1000万元企业20家。做大楼宇经济。建立区街联动、以街为主的推进机制,出台鼓励楼宇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加快形成同类业态相对集聚、不同区位错位发展的楼宇经济格局。做好大成大厦、百脑汇电脑城等重点楼宇的整体包装和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层次高、影响大、带动强的楼宇企业,年内形成税收超5000万元楼宇3座、超1000万元楼宇7座。做大公有资产。继续实施公有资产“三年倍增”计划,鼓励各级多创优质资产。加强公有资产经营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和收益最大化。
(四)策应城市东进,完善城市功能。按照建设东大门战略支撑和生活品质新城的目标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加快东部新城建设。新建改造横塘河西路、新堂北路等区域道路,启动建设横塘河滨河湿地公园,规划实施东经120大道两侧开发项目,加快建设阳光龙庭、青龙苑五期等住宅小区和青龙商业街区。推进雕庄二次创业。围绕空间和产业规划布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成小松铸造、恒隆线材等制造业改造提升项目,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集聚,规划建设雕庄街区,推进轻校、印染所等地块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由工业区向城市功能区转变。有序实施城市改造。启动大运河东枢纽工程,整体修缮青果巷历史街区,改造开发南广场周边、大容纺织、名力等地块,新建拓宽大明路、劳动东路、光华路、永宁北路、丽华北路、凤凰南路、晋陵南路等一批城市主次干道。
(五)建设生态城区,提升城市品质。切实加大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力度,打造优美人居环境。继续推进绿地建设。启动建设雕庄公园,提升改造蔷薇园、翠竹公园,对晋陵南路、红梅南路等新建道路实施绿化,全年新增绿地40公顷。改善区域水环境。开展河道沿线企业和村庄接管工作,深入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促进水质持续改善。加快生态创建。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创建3个循环经济示范点,进一步提升生态街道、社区(村)、绿色学校等建设水平。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体系,提升重点区域监控处置能力,整治桃园路、健身北路等道路环境,创新开展“全民城管”、“和谐城管”活动,推动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人性化建设。
(六)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深化“一校一品”建设,青龙实验小学创建市优质小学,彩虹幼儿园创建省优质幼儿园,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和社区教育,高标准推进“蓝天计划”,确保新市民子女100%接受义务教育,推动全区教育高位优质均衡科学发展。用活社区卫生资源。贯彻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村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站转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比例提升到50%以上,广泛开展“幸福家庭”系列活动,提升计生公共服务水平。整合文化体育资源。充分挖掘青果巷、紫荆公园等文化旅游资源,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申报工作,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体事业,推动群众性文体事业大发展。
(七)深化社区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着力理顺社区工作关系,强化管理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不断巩固提升社区建设成效。优化社区布局。结合城市改造和“村居合一”进程,3月底前完成社区中心(站)中长期规划布点方案,加快形成布局合理、便民利民、资源集中的社区网络。改善基础设施。积极探索社区用房统筹配置和管理模式,按照“一居一楼”的目标定位,独立规划建设集服务中心、活动中心、便利中心于一体的开放性社区中心,年内高标准启建2家以上。注重作用发挥。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和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共驻共建,形成社区建设强大合力。协助区、街道做好与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各项工作,推行社区管理服务“网格化”模式,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覆盖。指导监督社区内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开展工作,探索完善人民调解运作机制,及时化解物管矛盾及邻里纠纷,扎实推进“构建和谐物管、争创和美小区”活动,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八)办好实事工程,改善民生质量。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力办好十大民生实事工程:(1)就业创业促进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000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6000人,完成创业培训600人、创业带动就业1000人。(2)特殊群体保障救助提标扩面工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月390元提高到430元,年末对市区低保对象增发一个月全额低保金,第三年龄段征地养老人员保养标准每月不低于400元,低保边缘困难家庭一次性生活补助从800元提高到1000元,对特困职工家庭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1000元,医疗救助范围扩大到三无、五保、低保边缘、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特困职工、贫困家庭儿童及孤儿等困难群体,为符合条件的低保重度残疾人实施居家安养服务。(3)教育设施提升工程。改扩建兰陵小学、解放路小学,新建博爱小学龙锦分校、香缇湾幼儿园,建成启用香梅小学。(4)卫生惠民提升工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的补偿模式,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达到50%以上。(5)菜市场新建改造工程。建成复兴、青龙苑菜市场。(6)住宅小区整治提升工程。改造提升浦北、建材等4个老住宅区,新增停车位800个,综合整治青龙苑、朝阳公寓等安置小区,完成新堂北路、晋陵南路等道路两侧住宅房外立面出新改造。(7)水利防汛安保工程。实施羊头桥防洪护岸和糜家塘水系沟通等8个水利工程。(8)住房安置保障工程。全面启动建设青龙苑五期、新丰苑二期等安置房,确保2013年交付使用。新增经济适用房200套、公共租赁住房250套、廉租房保障家庭200户。(9)养老服务提升工程。启动建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天宁街道老年康复中心,新增社区(村)老年助餐点10个、老年学校10所。(10)城管能力提升工程。新建改造彩虹城、站北广场等4座垃圾中转站,建设延陵中路、新堂路等5条保洁示范道路,实施新小区店招店牌规范管理,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处置结案率达99%,违法违章执法结案率96%以上。
(九)倡导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提倡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凝聚天宁精神。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广泛开展“家在美好天宁”主题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办好道德讲堂,大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弘扬社会文明新风,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区。加强民主法治。启动实施“六五”普法,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努力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和过错追究制,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推进民主法治社区(村)创建工作。建设平安天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稳妥处置各类矛盾,巩固平安建设成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高度重视“大信访”和“大调解”工作,依法处理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十)全力创先争优,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更新理念,开拓进取,用心、用智、用力把天宁的事办好,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牢记为民宗旨。突出以人为本、富民优先,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切实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环保、住房、医疗和社会治安等问题摆上重要位置,在发展经济中更加注重富裕群众,在城市建设中更加注重方便群众,在利益调整上更加注重维护群众。提高服务效能。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两中心一代理”服务内涵,完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落实责任制,突出主动作为,强化跟踪督查,做到当日事当日办,全力打造天宁优质服务品牌。规范行政行为。健全政府工作抓落实的机制,做到议必决、决必行、行必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瞄准先进高位定标,对照差距奋力拼搏,充分激发全区上下“城区争一流”的斗志和精气神。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坚持勤政廉政,干净干事,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规定,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以身正求公正、以公心换人心、以政风带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