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网站!
繁體中文
长者模式浏览
智能问答
移动端应用
登录个人中心
首 页
走进天宁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开放
数据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内容
信息名称:
2008年政府重点工作
索 引 号:
01411499X/2008-00807
主题分类:
机关事务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政府重点工作
:
政府重点工作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产生日期:
2008-08-13
发布日期:
2008-08-13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2008年政府重点工作
2008年政府重点工作
一、加快结构调整,在提升发展层次上实现新突破
拓宽领域,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万都金属城、鑫美吉特商贸城等在手项目,引进百兴国际商贸城等意向项目,把青洋路沿线打造成城东“物流走廊”。依托商务楼宇,吸引大公司、大集团总部、研发中心进区落户,拓展服务外包、软件创意、设计研发、文化产业等新领域。发挥中心区位优势,推进“两站”广场、中联大厦改造等项目,引进新型商贸业态,增强集聚辐射带动功能。发挥红梅公园和天宁寺的品牌效应,引进知名企业入驻天宁商都,逐步把延陵东路打造成集旅游、休闲、餐饮、娱乐、商务于一体的特色街区。
明确导向,重点发展特色制造业。做强电力装备业。推进西电帕威尔电气、润源电力、丰英照明等项目建设,加强与国家输变电产业基地、美国伊顿公司等的沟通合作,争取在产业链上引进新项目,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现代纺织业。推进国家纺织品检测中心建设,加快实施东高印染、恒基纺织、旭荣针织等高水平纺织项目,积极推进艾宝服饰、帝商服饰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鼓励伊思达纺织等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壮大光伏产业。集中优势力量,深度推进源畅光电项目,加快实施亚玛顿光伏玻璃、天华新能源项目,促进光伏新能源产业做强做大。
建好平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好校企合作平台。开展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促进产学研对接。建好科技孵化平台。依托蔬研所建立区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新动力创业中心三期建设,加速孵化一批科技创新企业,聚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力争全区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建好企业研发平台。扶持艾宝服饰等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好上市融资平台。完善企业上市推进机制,重点推动东海证券等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九洲创业投资公司等企业进军风险创投行业,实现裂变发展。
二、扩大开发开放,在培植发展后劲上实现新突破
开发园区铸品质。完善开发区战略发展规划,统一资源配置,统筹推进电力装备、现代纺织、光伏能源、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发展。按照“建设北区、整合南区”的思路,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园区主次干道、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块拆迁与成片改造,建成竹林北路,启动东经120公园建设。
择商选资增后劲。分析国际资本流向特点,密切关注知名企业的投资动态,主动接洽,重点推介,积极争取来区投资合作。发挥现有产业优势,推进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和“补链”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认真践行“支持企业天经地义,服务企业关爱有加”的要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努力实现“以外引外”、“以民引外”,促进外资民资互动发展。
推进项目激活力。开展“有效投入提升年”活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比力度、比速度、比形象,看投向、看规模、看成效,用项目建设的快速度推动经济建设的快发展。对市、区重点项目,按照“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的要求,建立领导挂钩联系、部门跟踪服务、责任人全程负责制度,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健全重点项目督查推进机制,围绕资金到位、建设时序等进行重点督查,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三、坚持建管并举,在创优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属地动迁。把拆旧建新作为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形象的第一突破口,理顺工作体制,配强一线力量,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动迁工作依法、规范、高效运行。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整合和重大项目地块拆迁,加快兰陵片老城区改造动迁,新建建筑15万平方米以上。实施晋陵南路、吊桥路、桃园路、县学街等道路改造动迁,启动青龙三角场、兰陵复兴村、茶山蔷薇园南侧地块改造。
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城市建设。配合市有关部门实施中吴大道、东方西路、丽华北路等重点道路建设,完成锦绣花园等6个18万平方米老小区和浦南南路、三宝浜路等40条14万平方米背街里弄综合整治。加快采菱公寓、紫云苑二期等安置房建设,实施青龙、富强等菜市场建设。配合市重点公园、绿地建设,扩建沪宁高速公路两侧生态林,鼓励企事业单位增绿透绿,创建园林达标单位100个、生态园林小区28个,新增绿地面积108公顷。
以更高的标准推进环境建设。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建成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推进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属地化、网格化、规范化、制度化。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深入开展清水、蓝天、宁静等十大生态建设工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严格环保执法,推进节能减排,年内关停小化工企业30个。
四、推进社会事业,在提升发展品牌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年内达到常州市区域教育现代化第一阶段验收标准。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基础教育水平。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视学前教育,完善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区。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合理布局社区卫生机构,创建1-2家省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机构继续保持省内领先地位。加强“五小行业”长效管理,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人口出生缺陷干预,提高人口素质。
夯实基层管理基础。发展基层民主自治,做好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推进撤村建居工作。提高居民自治能力,深化和谐社区、星级社区创建,年内市星级社区争取达40%以上。规范社区民间组织管理,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培育精神文明新风。以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普及法律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全力备战第十七届省运会。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五、构建和谐社会,在凝聚发展合力上实现新突破
切实改善民生。落实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改善就业环境,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加大社保扩面征缴力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问题。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逐步把低收入困难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筹建区、街道两级社会救助中心,继续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企业认捐活动,做好助困、助孤、助残、助老、助医、助学等慈善救助工作。
办好十件实事。(1)实施清水工程,整治通济河、同心河等9条河道。(2)实施小康家园专项行动,5个村庄整治达标,建成1个小康家园示范村。(3)改造提升菜市场,原址改造1个,搬迁移建4个,内部提升4个。(4)完成6个老小区和40条背街里弄整治工作。(5)新建青龙、天宁、兰陵3个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6)新建改造公厕37个。(7)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人均补贴标准增加30元,参保率100%。(8)建成5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社区全覆盖。(9)新建1家街道级残疾人庇护机构。(10)新建1个藏书万册以上的社区图书馆。
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技防工程建设。加强舆情监控,及时了解掌握社会热点。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引导机制,着力化解不稳定因素,依法处理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食品卫生、动物疫病防治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