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网站!
繁體中文
长者模式浏览
智能问答
移动端应用
登录个人中心
首 页
走进天宁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开放
数据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内容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天宁区健康促进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014115108/2008-00216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卫生健康局:
通知公告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常天卫[2004]第23号
发布机构:
产生日期:
2008-08-16
发布日期:
2008-08-16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为帮助广大居民掌握基本卫生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效遏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上升,做好健康促进工作,制订《天宁区健康促进规划》
关于印发《天宁区健康促进规划》的通知
常天卫[2004]第23号
常天卫[2004]23号
关于印发《天宁区健康促进规划》的通知
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现将《天宁区健康促进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天宁区健康促进规划》
二00四年八月十二日
天宁区健康促进规划
随着全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区居民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近几年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在很低水平,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刚刚结束的居民健康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得知,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五种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压发病率最高。慢病的防治日益成为一项紧迫的公共卫生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已经指出在做好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同时要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综合防治。帮助广大居民掌握基本卫生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效遏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上升,做好健康促进工作已成为社区卫生服 务的重点内容,也是今后社区卫生工作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为切实落实该项工作,特制订《天宁区健康促进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更新服务观念,转变服务模式,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采取多种有效的健康促进和干预行动,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二、主要目标
(
一)组织管理目标
1、各街道要建立由街道领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和有关辖区单位参加的各级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并把健康促进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卫生规划,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
2、各健康促进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要将“规划”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并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规划”的实施工作。
(
二)一期目标:一年(2004年5月-2005年5月)
1、加强健康教育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配置。
2、明确相关兼职人员及加强相关知识培训。
3、确定和建立慢病防治种类和重点,以高血压病防治为切入点,成立区高血压病俱乐部,在取得经验基础上逐步推开。
4、施行重点人群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与促进,普及防治知识。
(三)二期目标:五年(2005年5月一2010年5月)
1、建立完善社区内35岁以上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
2、社区35岁以上人群首诊血压测量率100%。
3、社区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接受健康教育和规律服药;高血压知晓率达90%,服药率达90%,控制率达80%。
4、社区人群平均吸烟率在原有基础上下降10%。
5、普及慢病教育和健康干预,社区人群慢病预防常识知晓率达80%。
6、低盐饮食(人均每天低于6克)者占社区人群总数的80%。
7、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达50%以上。
8、开展糖尿病筛查,并建立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登记、预防、复查、治疗制度,社区人群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率达80%。
(
四)远期目标:
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干预,控制慢病患病率的上升趋势,降低慢病的死亡率,减少慢病所致的残疾,延长社区人群的期望寿命,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
三、策略与措施
1
、加强领导
实施健康促进规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加强领导,把“规划”与本街道、 中心(站)的常规工作结合起来,认真组织落实本《规划》的各项目标和措施,制定本街道、社区切实可行的健康促进计划,配备必要的人员、经费负责做好健康入户调查,掌握疾病流行的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局汇报开展健康促进工作的进展情况,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健康促进方案
慢病病人管理:主要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标准化、档案化的血压监测,用药监测;给予病人定期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邀请临床专家深入社区进行义务咨询和诊治;努力尝试资源有偿服务。项目中期,努力开展2型糖尿病人的管理。 高危人群的管理:这里的高危人群是指肥胖的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一级亲属阳性家族史者。给予高危人群定期的防治慢病知识的宣传、咨询,尤其是给予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知识的指导。
一般人群的管理:通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包括现患病人和高危人群的社区所有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促进活动。建立社区健康教育多媒体信息系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健康之家设置健康教育多媒体,采用简便触摸方式,提供各种健康知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显 眼处设置健康教育宣传画廊,定期刊出疾病与保健健康知识,每二个月至少更换一次。利用“世界卫生日”、“红十字日”、“世界无烟日”、“爱牙日”、“结核病防治日”、“性病、艾滋病防治日”等卫生宣传日,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卫生科普,帮助人们树立“保护城市卫生人人有责” 的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并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活动,分发相关健康知识小册子到居民家中,保证资料入户率50%;同时建立市民健康教育学校,开展老年人、妇女、 青少年这三种重点人群的培训讲座,每年至少各二次。除此之外还可根据健康档案调查结果,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知识传播教育: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肠道传染 病防治、意外伤害知识的普及。还可利用多种形式如猜谜会、 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群众性一体,寓教于乐,施予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和监测,引导社区人群采用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健康环境建设:在社区内努力营造一种生活、行为方式健康,体育活动充足的健康环境,建设一些体育活动设施。社区疾病监测:对社区内35岁以上人群进行各种疾病的患病动态监测,定期进行人群患病的趋势分析,并将监测和分析的结果反馈给社区人群,努力形成与社区人群在慢病防治方面的良性互动。
社区人群的生活行为因素监测:对社区内35岁以上人群进行主要生活行为因素(吸烟、饮酒、主要饮食、体力活动、睡眠时间、休闲时间等)监测,同时对所监测到的生活行为因素与人群患病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结果也反馈给社区人群。
四、考核与评价
区健康促进委员会每年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指标分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建立的数量、比例;慢性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控制率; 高危人群的管理率;开展居民健康知识讲座的次数;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病微机一体化管理水平等内容,考核采用问卷调查、查阅档案资料、召开社区居民座谈会等形 式,并对《规划》实施的一、二期目标进行综合评价。
各有关街道、社区应根据《规划》要求,制订各阶段工作计划,并负责实施;开展基础调查、阶段性和终末调查的具体操作和总结;做好档案收集整理;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际需要落实社区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工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