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天 宁 科 技
第4期
常州市天宁区科学技术局主办 2008年9月1日
【工作交流】
创新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加快科技创新,实现我区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创新平台建设是基础。我区以科技资源开发为主线,以促进自主创新为目标,建设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科技创新平台,为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在现有三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新申报常州东南电机电器有限公司的“常州市车用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亚玛顿光伏玻璃有限公司的“高透光率光伏玻璃技术研究中心”。加快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对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和工艺,缩短技术转移和推广应用的周期,推动我区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目前我区现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两家:新动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与天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动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由常州市青洋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建设,先后已投入3000余万元。该中心位于青洋北路1号,已建成孵化面积12000 平方米,入驻在孵企业22家,正在洽谈引进企业7家。该中心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创办科技孵化器的新路子,在配套服务、功能设置、产业集聚等方面培育特色。天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由天宁经济开发区负责筹建与管理。该中心位于河海东路原常州蔬菜研究所内,已建成孵化面积10364平方米。目前该中心已开始内部装修,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以及我区即将引进的海归团队将入驻孵化。该中心配备会议中心、网络中心、多媒体培训中心以及中介服务中心。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天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天宁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将逐步形成科技招商、引才引智、孵化企业的良性循环。
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是提升城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产学研平台的搭建是将传统的产学研合作的“单对单”模式向“一对多”、“多对多”的全面转变,是由一般技术、项目层面的攻关向战略层面突破的转变。今年以来,我区先后有江苏上能变压器有限公司和西安交大共建“干式特种变压器与电抗器产品研究中心”、常州市东高染整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共建“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东高染整研发中心”、常州市天晟塑胶化工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共建“结构泡沫技术研发中心”。这三大校企共建的平台将利用科研院所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设施优势、信息优势,承担企业重大科研项目或产业化项目,在攻克产业发展难题、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信息速递】
全 力 推 进 我 区 企 业
与科教城研发机构的产学研合作
科教城作为我市重要的科技孵化平台和研发机构集中地,在建设科技创新五大工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借助科教城这个载体来推进天宁经济发展,我区先后组织了两次科教城研发机构天宁企业行,邀请了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常州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哈工大常州机器人研发中心、中科院合肥智能所、中科院沈阳计算机所等在常研发机构赴天宁考察。这些研发机构的专家走访了我区科信燃气、科海晟祥自动化电器、科宇电子、树华电子、天华新能源、宏大电气等企业,对我区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对产品工艺、生产流程、设备升级、人才引进和员工培训等提出多方位的合作建议。经过两次考察,双方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4个。
我区出台科技孵化器进驻企业优惠政策
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区建设步伐,我区出台《关于明确科技孵化器进驻企业有关优惠政策的通知》(常天政发[2008]48号)。文件分别从代理注册落户、协助申报科技项目、争取税收优惠政策、技术领先奖励、纳税大户子女入学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文件的出台将有效推动我区科技事业发展,对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培养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对吸引科技型企业和海归团队入驻我区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我区组团赴东莞考察创新载体建设
日前,在副区长乔俊杰的带领下,我区组织、人事、科技、外经等部门赴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考察创新载体建设。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东莞市围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为龙头,引进建设一批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器和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在这次考察学习中,我们深切感觉到两地在科技孵化器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尤其在配套服务、功能优化、扶持力度等方面仍需要加大力度,真正把天宁科技孵化器建成集投资融资平台、中介服务平台、专家咨询平台、政策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孵化器,并使之成为天宁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中小科技企业的诞生地和人才资金的集聚地。
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基本结束
根据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有关规定,我区先后组织召开了高新技术企业测评培训会议、专利申报专题讲座,分别与市国税一分局、市国税四分局和市地税一分局协调,确定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的税收优惠政策享受等事宜。近日还邀请市科技局高新处对我区四家企业(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常州亚玛顿光伏玻璃有限公司、常州东南电器电机有限公司)进行专门辅导,进一步完善申请书撰写,解答申请中存在问题,从格式规范上把好关。至此,我区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基本结束。现正着手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工作。
【科技政策介绍】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共七章三十四条。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建设是我省科技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内容之一,也是构建我省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为加强我省工程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具有我省特色与优势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工程中心建设旨在通过官产学研的紧密联合,逐步完善全省“创新、产业化”的中间环节,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我省区域性产业技术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并聚集一批高素质的工程化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工程中心主要依托于本省行业、领域科技实力较强的重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建成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技术队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化综合配套条件,能够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并与国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省内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对本行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同时具有自我良性发展机制的科研开发实体。
工程中心的立项与实施:凡符合省组建工程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原则,拟申请承担工程中心建设任务的依托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某一技术领域有较强的开发实力,能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已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
(二)具有较强的工程化能力,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有一定数量和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人员;有能够承担试验任务的熟练技术工人。
(三)基本具备了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工艺设备等基础设施,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经组建充实完善后,应具备承担综合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试验任务的能力。
(四)拥有较雄厚的科研资产和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主管部门具有一定的资金匹配能力并作出相应承诺。
(五)已初步形成技术创新机制,具有组织独立法人地位实体的能力和环境。拥有改革意识强、敢于创新、科学管理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
(六)具有明显带动行业技术进步和持续创新的能力,拥有可开发的技术和产品,符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适应市场需求。
【大学大院大所介绍】
南 京 大 学
南京大学自1902年创建以来,她先后经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8月8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规定,去掉“国立”二字,定名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的文学院、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拥有1个国家实验室,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4个江苏省重点学科;现有有21个学院,62个系,拥有本科专业8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3个,博士点147个,博士后流动站23个。学校现有两院院士3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7人,博士生导师663人。
现有各类学生43477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1030名。
南京大学形成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资源环境等优势领域,建立了首批国家级大
学科技园和9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 优势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