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关于天宁区小学(幼儿园)多元办学的
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义务教育法》,适应新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教育需求,进一步促进我区高水平高质量实施基础教育,加速均衡化、优质化进程,现就实施我区小学(幼儿园)多元办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多元办学的时代意义
走多元办学之路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多元化办学有利于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发展;有利于充分调动更多学校和社会各界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缓解教育投入不足、资源短缺与需求旺盛的突出矛盾;有利于加快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提高学校(幼儿园)的整体办学效益和水平;有利于发挥优秀骨干教师更大作用,加快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辐射性。
全区将按照“经营理念、以点带面、多元并举、循序推进”的思路,加快小学(幼儿园)软、硬件质量提升,全面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二、实施多元化办学的目标和任务
以确保教育质量为前提,以整合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手段,以提升天宁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为目标,至2010年,20%左右小学将采用教育集团模式发展,40%左右幼儿园将采用民营、联合办园等模式发展。以此促进区域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全区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70%,全区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60%,基本做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在全市发挥龙头、领跑和示范作用。
三、实施多元办学的基本原则
确立“扶持引导、规范管理、集团联动、多元并存”的方针,形成办学主体多元、模式丰富的区域教育特点,引领天宁基础教育健康、优质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在坚持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基础上,把办学体制和投入体制改革作为重点,使两个层面的改革相结合,力求取得最大突破。
坚持量质并举。把注重质的整体提升与重视量的扩张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优质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基础教育整体办学水平。
坚持均衡普及。以集团化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让子女享受优质平价教育的愿望,真正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化、普及化。
四、实施多形式多类型办学模式
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以名校为龙头,推进“名校+新校”、“名校+民校”、 “名校+弱校”等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名校品牌、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等方式的输出实现校际融合,从而促进区域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建立灵活、开放、多样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积极采用“注入民资”、“加入名校”、“引进名课程”等方式进行联合办园;同时积极发展民办幼儿教育,引进一批办学规范、设施优良、有规模、有效益,与公办学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民办学校,使办学体制更加多元化,教育投资更加多样化。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形成以优质幼儿园为骨干,以公办(集体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区域幼教发展格局。
促进名校资源的有效扩张。名校可以吸纳教育科研机构、教育服务机构等,通过“校院联姻”“学校与管理公司合作”等形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逐步上升为学校品牌。鼓励名校积极探索与薄弱学校之间的联合,加大其优质教育资源的培育力度,通过两校(园)在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示范、教学专题研讨、教育资源共享、干部教师培训、小班化教育、新课程改革、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交流互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发展。
五、加大对多元办学的扶持力度
对实施多元办学的学校,在资金投入、校园建设、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予以优先优惠政策;在教师选任或调动、教师培训、评比先进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实施多元化办学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建立科学的收费体制,凡归并到名校集团的所有学校,按同级、同类、同性质学校收费标准执行。
六、推进多元办学的规范化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和完善集团化办学的管理制度。对加入教育集团的各成员学校,要实施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积极引进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教育集团及其成员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促进名校集团化办学健康有序发展,确保办学质量和效益。
七、确保国有教育资产保值增值
教育资产不仅要强化管理,更要做到有效营运。进一步转变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强化国有教育资产的营运和管理,确保教育领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教育领域国有资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