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网站!
繁體中文
长者模式浏览
智能问答
移动端应用
登录个人中心
首 页
走进天宁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开放
数据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内容
信息名称:
2004年度环保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15132/2008-00448
主题分类:
电子政务
体裁分类:
报告
组配分类:
其他
生态环境局:
通知公告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产生日期:
2008-08-16
发布日期:
2008-08-16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2004年度区环保局工作总结
2004年度环保工作总结
天宁区环保局2004年工作总结
2004年,天宁区环保工作在市环保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创模”成果的巩固和提高,着眼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升,立足环保工作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加强管理,提高服务,团结奋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环保目标任务。
一、突出治理重点,实施综合整治,环境面貌有了新改观。
全区上下围绕环保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城乡联动,整体推进,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有力地改善了全区环境质量。
1
、突出重点,组织专项治理。
大力实施采菱港、大通河、三宝浜沿河企业污水综合整治,对已查封拆除的生产设施严防死守,对正在运行的治理设施加大检查力度,对18家安装自动监控装置的企业强化监督管理和定期检查,确保了运行状态良好,2004年,全区设施运转率达98.8%,主要污染源排放达标率达98%以上。加大了对5家纺织印染企业搬迁的督促和协调力度,其中常州市帆布厂印染生产线已搬迁完毕,龙城色织厂迁建审批结束,恒丰洗染有限公司、茶山色织厂、万国色织厂已拟定搬迁计划,其他分散点源也已纳入了搬迁计划,今后将逐步向开发区集中,从而在根本上改善两河水质。
2
、攻克难点,实施综合整治。
将整治城区三产污染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组织专门力量,对 150家经营性饭店、酒家、小吃店、浴室的排污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其中20家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单位,及时补办环保手续,纳入正常管理。开展了小型排污单位排污系数调查,对12种行业36家单位进行了采样和分析,获得有效数据352个。为35家饭店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认真督办麻巷、翠竹等地的30家餐饮企业污水接管。主动实施了创成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搬迁及红菱助剂厂的停产工作,完成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的普查和抽查工作,拆除锅炉2台,全区消烟除尘设施正常运转率保持在98%以上,环境噪声控制在功能区标准以内,城区建筑施工噪声申报率保持100%
。
固废管理进一步强化,全年共处置工业固废4222吨,医疗垃圾4.5吨。
3
、打造亮点,培育“环保”精品
。3月4日,区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命名表彰了2003年度“十佳绿色企业”、“十佳绿色社区”和“十佳绿色学校”。4月份,按照省厅关于创建省级环保绿色社区通知精神,结合区创建星级社区的具体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三创建”活动。4月21日和6月7日,会同区教育文体局分别召开了全区创建“绿色学校”和“绿色幼儿园”推进会,进一步深化学校环境教育。目前,全区已有14个社区通过区级“绿色社区”验收,其中怡康社区通过省级“绿色社区”验收;9家企业通过区级“绿色企业”验收;14所学校(幼儿园)建成“绿色学校”(幼儿园),其中省级5所、市级4所、区级5所。
二、采取综合措施,严格依法行政,环境监督管理取得新成效。
通过开展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行政许可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提高了环保队伍执法水平,规范了企业环境行为。
1、
认真贯彻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七委局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一是精心组织,全面发动。区环委会下发了《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的通知》,在全区范围内掀起环境违法行为大检查、大整治高潮;二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了由区环保局、工商局、发展计划局等组成的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联合行动,确保专项行动有效顺利地进行;三是认真清理,控制污染。清理整顿了超标排放或偷排、直排企业,有效遏制违法排污现象,提高了稳定达标排放率;四是依法行政,严管重罚。严肃处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据统计,此间共检查了95厂(次),出动人员次数380人次,行政处罚企业5家。全年受环境理信访218件,办理人大提案、政协建议4件,办结率达100%。
2
、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
坚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高度,认真学习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一是思想落实。积极组织全局职工参加学习和培训,领会《行政许可法》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二是组织落实。成立了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完善管理,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结合业务分头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三是措施落实。认真清理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及时和市环保局、区法制办进行沟通,保证了清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简化审批内容,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在“控制排污总量”和“预防为主、全程监管”的原则下,为建设单位积极提供服务和指导。据统计全年共计预审703个项目,其中上报60个项目,退批2个项目,审批641个项目。
3、
加强了环境监察监测力度。
加大监察频次,延长监察时间,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221”督查机制,即:平均2天检查一次;组织监察、监测2个检查组轮番检测;每周一次碰头会,沟通情况,分析问题,制定对策,坚决打击偷排或超标排放污水等环境违法行为。对面上的一般污染企业采取定期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对占全区排污总量80%以上的17家持证单位污染物加强排放浓度和总量管理,确保超证率在规定标准之内。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各项检查累计达2100厂(次),其中夜间节假日检查300厂(次),检查面达100%,监测采样468厂(次),获得有效数据13608个,锅炉年检144台。仅在高考、中考期间,就出动315人(次),其中夜间出动144人(次)。切实加强了排污费征收工作,采取责任到组、目标到人的措施,克服点多面广、人少车缺的困难,超额完成了市局下达的430万元的收费任务,实际完成金额为558万元,超额完成率为130%。
三、加大有效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工业污染治理取得新突破。
坚持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作为两个不可偏颇的目标,严格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1
、加快了循环经济发展。
严格按照总量控制指标,一方面积极引导原有分散、规模小的污染企业向开发区迁移;一方面积极引进能耗少、污染轻、效益高的优势行业、骨干企业向两个开发区聚集,目前已有常州市金国印染厂、常州市强声印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园区落户,通过更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实现了节能降耗,提高了清洁生产水平。常州市金国印染厂还被评为区环保模范企业。2004年我们组织对帝商服饰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引导常州老三集团等2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认证,实现了区内印染企业在ISO14000认证上的突破。
2
、推进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两个省级开发区集中供水、供热、供气、治污工程建设成果继续巩固和发展。东南经济开发区3万吨污水处理厂工程已竣工投入运行,热电厂2台35吨锅炉也已投运。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2万吨污水处理厂已正式运行,现有强声印染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约8000吨/日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热电厂35吨锅炉已开始供热供电,75吨锅炉即将投入试运行。
四、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宣传教育,全民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
一年来,我区始终把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和公众参与程度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阶段性环保重点工作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全方位、高密度地进行环境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与责任意识。
1
、向公众宣传进一步推进。
围绕“环保四进”活动,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与责任意识。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区怡康花园社区居委会在环保“四进”活动启动仪式上,向社会各界发出了创建绿色环保社区倡议。目前已有丽景花园、北环南村等10多个社区开展了创建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及时报道和表彰保护环境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全年在《常州日报》“锦绣天宁”专版和常州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刊播发环保稿件15篇(档),编印《天宁环保简讯》8期,通过舆论引导,进一步扩大了宣传影响。
2
、向企业宣传进一步加强。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向企业法人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形势,利用环保执法监察、监督采样和依法收取排污费等机会,开展面对面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把环保宣传教育工作融于执法全过程,既做执法员又当宣传员。同时结合各种会议和审批办证的过程,及时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向青少年宣传进一步深化。
在全区学校环境教育和幼儿园环境教育推进会后,各学校(幼儿园)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投入,建设和改善校园环境,使其成为隐形的教室、绿色的公园、科学实践的基地。坚持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学生对环境教育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实践活动,区环保局和区教育文体局联合举办“情系母亲河”青少年夏令营,30多名营员通过上环保课、看电视片、参加水样采集、化验,培养了参与环保的动手能力。朝阳新村二小开展“环保六个一”系列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一大批环境教育的优秀教案获得省、市奖励。全区学校环境教育普及率达100%。
五、强化
素质教育,实施规范管理,环保队伍能力水平有了新提升。
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这3个重点,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文明单位等系列创建活动,强化机关内部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环保队伍服务发展、管理环境、造福百姓的能力和水平。
1
、建设学习型机关。
为搞好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加强了学习领导,健全了学习制度,规范了学习管理。利用周五学习日和周一办公会议时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职工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团队精神。采取讲座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联系工作实际,加强业务培训和法规学习,使广大职工的知识层面得到提高。今年区环境监测站设计了环境监测数据报告报表软件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连续两年一次性通过全省环境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全年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5篇。
2
、创建市级文明单位。
围绕创建目标,制定创建计划,明确创建责任,认真履行职能,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在2004年全市环保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获演讲比赛一等奖、论文二等奖和组织奖。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更新配套了2台笔记本电脑、2台台式电脑和相关配套设备,还更新了档案管理软件,提升了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3
、加强政绩监督考核。
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公示,虚心接受领导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对内完善了局、科室、个人逐级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了项目审批、排污收费、信访处理等重点窗口廉政管理,定期查找问题,及时指导整改;对外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分别向区人大、区政协、区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基层群众发放行风评议表200份,回收162份,据统计显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