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常州市天宁区环保局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区环保局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按照区委、区政府打造生态环境高地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认真扎实地做好各项年度重点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环保队伍建设,提升环保监管水平,努力为全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
二.目标任务
1、继续实施“清水工程”,促使市河水质逐步好转。确保考核断面在上游来水符合功能区水质要求的情况下实现达标,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3分;
2、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年度化学需氧量削减任务2436吨。按计划实施化学需氧量削减项目37个,其中工程减排项目3个,结构减排项目34个。控制全区非电力用煤量不突破2007年用煤量。完成年度二氧化硫削减任务104吨,按计划实施5个二氧化硫非电结构减排项目;
3、认真组织实施重点行业污水提标改造工作,督促相关街道和企业在限期内按江苏省新标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4、切实做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工作,完成市下达的新312国道桥断面等三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任务;
5、继续推进生态市建设。完成常州市红菱山庄宾馆等6家企业高污染燃料设施的清洁能源替代,扎实推进城区污染企业搬迁,配合区化治办关闭9家化工企业,组织创建3-4个市级以上绿色社区,2所省级绿色学校,3所市级绿色学校,建成2家省级绿色宾馆,2家市级绿色宾馆,配合市环保局做好创模复查迎检工作;
6、严把项目审批关,对不符合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门槛的污染项目实施“一票否决”;
7、按时序进度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完善环保基础资料台账;
8、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依法惩处,处罚准确率100%;
9、信访处理率100%,结案率100%;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结率100%
10、按照“依法、全面、足额”的原则切实做好排污费收缴工作,做到“应收尽收”;
11、提高队伍素质,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三、工作措施
2008年,环保任务复杂繁重。对此,区环保局局将围绕目标,扎实工作,配套措施,狠抓落实。
抓好三个重点:1、继续实施清水工程。一是对列入2008年“清水工程”的南通济河(天宁段)等9条河道牵头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沿线污染源通过接管、提标、搬迁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改善区域河道水质。二是巩固2006、2007年河道整治成果,加强对已整治单位的管理和督查,必要时实行定点定人监管,及时掌握排污情况。三是配合相关街道、村委探索采用简易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临时处理村庄污水,进一步减低排污总量。2、深入开展“双控区”建设工程。根据市整体方案, 对列入“禁燃区”范围的常州市红菱山庄宾馆等6家使用高污染燃料的企业,做到早宣传、早安排、早布置,尽快实施,确保整治任务如期完成。加大城区建筑施工噪声、餐饮娱乐噪声整治力度,确保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3、切实做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工作。一方面根据省市要求,积极协调,如期完成新312国道桥、同安桥、青山桥三个断面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一方面积极和市局沟通,力争将影响我区河道水质情况的上游来水、市属企业排污等情况在区域补偿中得到体现。同时,立足自身,继续实施河道加密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动态,发现问题。
实施三个全面:1、全面推进排污总量控制和许可证管理。根据污染物减排的要求,年内实施东南污水处理厂提标等3个工程减排和兰陵色织厂等34个结构减排项目。全面实施水污染物排污许可证管理,及时核发排污许可证,做到以证明污、以证限污、以证减污。2、全面实施新的排放标准。根据江苏省颁布的太湖流域新标准,组织制订提标的工作方案,对我区涉及的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厂、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的5家企业实施提标。逾期未完成提标任务的,报请区政府实施关停或转产。3、全面实施污染源普查工作。通过污染源普查,摸清辖区各类污染源的真实排放情况,建立并完善“一库、一图、一证”的环境管理基础信息,即完善全区污染源动态数据库,绘制主要河道污染源分布情况图,核发排污许可证,推进环境保护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精细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管理方式。
落实三个严格:1、严格环境监管。进一步完善检查方式,坚持上下结合、明查与暗访结合,行政查处与人大监督、行政监察、社会监督相结合,提高查处违法行为的力度和效率。重点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问题,尤其是采菱港等入湖河道沿线废水排放、城市噪声扰民和大气污染、园区接管单位污水排放是否达标等问题。2、严格环境执法。严格执行江苏省新修订的《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切实加大对重点行业、单位的环境执法力度,对达不到排放标准或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责令限期治理,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对检查发现或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及时查处,一查到底,严管重罚。同时,在执法过程中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3、严格环境准入。坚决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禁止建设排放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和恶臭气体的项目,对“十五小”、“新五小”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经环保审批或违法违规审批的项目,在建的一律停建,投产的一律停产,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做到“不欠新帐,多还旧帐”。
强化三项服务:1、提高服务效率。继续坚持“三个一”,即实施一门式办公,发放一次性书面告知,提供一条龙服务。对符合环保法律、资料齐全的项目,坚持能快则快,主动缩短审批时间。对列入市区重点项目清单的60个项目实施定期联系制,提前介入,主动服务。2、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执法与服务并重的观念,对企业在提标升级、技术改造、清洁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主动和相关院所协调,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之路。3、拓宽服务形式。对受过处罚的企业继续保持跟踪管理,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帮助分析超标原因,指导实施达标改造,促使企业规范环境行为,营造良好的环境管理氛围。
推进三个参与:1、继续开展“绿色创建”。动员和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环保事业。会同街道、区文教局组织创建3-4个市级以上绿色社区,2所省级绿色学校,3所市级绿色学校,建成2家省级绿色宾馆,2家市级绿色宾馆,不断壮大环保义务宣传员队伍,激发全区人民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2、积极探索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2007年,我局在21米河、大通河等敏感河道聘请志愿者作为河道监督员,及时掌握水质情况,监督企业排污状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8年,我们设想逐步在重点河道推广并进一步完善监管内容,不断扩大环境管理的视角,减少盲点,提高监察效率。3、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重点企业代表作为行风监督员,对环保执法的各环节实施监督,进一步推进环保部门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服务基层。
提升三个能力:1、抓好工作能力建设。加强对环保队伍学习、教育和监督,进一步强化队伍的依法行政水平和廉洁自律能力。2、抓好技术能力建设。继续推进企业的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程。对重点排污单位全面推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安装自动监控装置并与市、区环保部门联网,实现对全区重点污染源的全覆盖、动态监控。3、加强环保应急能力建设。配备相关的仪器设备,完善应急预案,对存在的事故隐患加大检查力度,一旦出现问题做到早发现、快报告、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