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2003年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财政总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3年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
2003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实现“三年翻番”、推进“两个率先”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奋进,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财政支出保证了正常需求,尽可能支持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一)财政收入
区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我区2003年财政收入任务为81200万元,全区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02600万元,完成区计划的126.35%,比上年增收31899万元,增长45.12%;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52063万元,同比增收13045万元,增长33.43%;地方级收入完成50537万元,同比增收18854万元,增长59.51%,地方级收入的增幅高于中央级增幅26.08个百分点。
(二)财政支出
区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我区财政支出预算18000万元,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批准追加2003年财政支出预算6300万元,省、市下达专款和四个街道(原四个乡)追加支出预算16110万元,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40410万元。全区财政支出预计完成4039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97%,比去年增支11308万元,增长38.87%。各项支出执行情况如下:基本建设支出预计(以下简称支出)122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以下简称预算)的100%;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84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农业支出和水利气象支出11111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19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教育支出4183万元,完成预算的100%;科学支出9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医疗卫生支出84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其他部门的事业费支出1174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685万元,完成预算的98.14%;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2891万元,完成预算的100%;行政管理费支出5771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公检法司支出287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城市维护费支出708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专项支出1166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其他支出72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基金支出811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财税工作的领导,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在各部门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职能,为完成全年财政预算各项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1.努力培植壮大财源,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依照“从经济到财政”的指导思想,把促进经济发展,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是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扶持和协调服务力度,努力培育和壮大财源。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政策,共为企业办理退税1.8亿元;争取到省、市财政技改贴息、国债转贷等资金800余万元;区级科技三项经费从18万元增加到150万元;为改制企业落实到土地抵补负资产2709万元。二是加大税源经济工作的考核鼓励力度,调动了街道及经济主管部门税收上规模、上台阶,拓宽财源抓增收的积极性。三是协同税务部门,强化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四是关注财税政策变化,积极研究应对措施。完善了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加强收入分析预测,开展了《非典给我区财政带来的影响》、《关于区属企业属地管理对我区的影响及建议》、《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我区的影响及建议》等专题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五是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征管,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六是全面开展税收户管清理工作,确保了税收入库级次的准确率。七是切实加强农业税收的征管,加大对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中契税的清缴力度,全区财政收入突破了10亿大关,增幅创历史新高。
2.稳步推进财政改革,构建财政运行机制
认真贯彻《预算法》,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编制全年预算,确保地方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在预算执行中,始终贯彻“从紧”方针,严格按预算进度拨款,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确保规范有序。一是积极试行部门预算,及时掌握执行动态,不断完善实施方案,为2004年全面实施部门预算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了教育文体系统会计核算中心,城区小学等24个单位纳入了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三是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工资财政统一发放制度,扩大了工资统一发放范围,确保全区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2003年,纳入工资统发的人数从2962人增加到3586人。四是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依法推进政府采购管理。全年实施政府采购115批次,采购金额1300万元,比同类商品市场平均价节约220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4.7%。完成了2003年度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和定点保险招标工作,修订了加强管理的意见。五是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全面落实农业税“先减后征”政策。同时认真开展农村五件实事的调研和部分实事实施的保障工作。
合理调整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一是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会同民政部门对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行梳理,将所有应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尽力扩大社保的覆盖面。2003年,全区用于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达403万元,比上年增长113.81%,真正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筑防治“非典”的坚固防线。全区投入资金254余万元,用于“非典”防治工作。三是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有效投入,区财政投入资金810万元,用于学校的建设。四是投入346万元用于社区建设,促进了社区硬件环境的改善。五是调度资金466万元,妥善解决了原改制单位职工生活安置问题,支持了社会稳定工作。
3.履行财政职能,依法实施财政监督管理
深化财政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监管。按照“收支统管,量入为出,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的原则,实施综合财政预算,严格按收支计划审核拨款。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的精神,强化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监管,建立健全预算外资金收缴监管机制和财政内部监督机制。强化票据领购缴销制度,加强源头管理。认真开展预算外资金专项检查和违纪处理,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按照国有(集体)资本有序退出竞争性领域的精神,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了改制步伐。严格履行改制中审计评估、产权界定的财政监督职能。认真做好股权转让的审批、企业改制款上缴等工作,妥善处理了原改制企业遗留问题。
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继续开展对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参加培训人数达4350人。累计办理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4980份。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检查。完成了137户外商投资企业年报布置、审核和汇总工作。
4.加强财政队伍建设,着力提升自身良好形象
围绕建设学习型机关,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全面落实各项服务承诺,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为基层服务水平,努力树立财政机关文明、廉洁、高效的新形象。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工作得到了省、市财政部门的肯定。
在预算执行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管理体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二是政策性减收因素不断增加,预算外收入来源日趋萎缩,区财力的来源不断减少;三是刚性支出增长较快,需求与可供财力之间矛盾突出,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四是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和改进。
二、2004年财政总预算草案
根据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要求,2004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市全委会以及区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大财源培植与开拓力度,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推进和深化财政改革,着力优化支出结构,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强化财政管理监督,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确保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2004年财政预算安排如下:
2004年财政收入安排123120万元,比上年预计收入增长20%,增收20520万元。其中:中央级收入62505万元,比上年预计收入增长20.06%,增收10442万元;地方级收入60615万元,比上年预计收入增长19.94%,增收10078万元。
2004年财政支出安排27300万元,其中区级安排支出153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3144万元,增长25.86%。27300万元支出预算安排为:基本建设支出3150万元;科技三项费用155万元;农业支出和水利气象支出2306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179万元;教育支出3638万元;科学支出105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260万元;其他部门的事业费1881万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658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3331万元;行政管理费4135万元;公检法司支出2331万元;城市维护费3645万元;其他支出26万元;总预备费500万元。
(三)关于预算安排中几个问题的说明
1.当年财政收入安排比上年增长20%,主要考虑到上年财政收入的高增长和中央出台的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影响。
2.如果当年全区财政收入达到预期目标,按现行财政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可获得财力27300万元,依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安排支出27300万元。预算安排不留余地和缺口,可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3.支出预算依据先保“吃饭”,再考虑“建设”的次序安排。区级安排人员经费12302万元,占区级总安排数的80.41%。在确保人员经费的前提下,区级安排专项经费1685万元,占区级总安排数的11.01%。
4.根据《预算法》规定,区安排预备费500万元,占总支出预算的1.83%,以应对不可预见的减收增支因素。
三、为完成2004年财政总预算任务而奋斗
纵观今年财政经济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前景看好。从国际上看,今年的世界经济环境有可能好于去年,特别是美国、日本、欧盟的经济将有所好转,国际制造业向中国特别是长江三角地区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从国内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必将使国民经济维持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为财政工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经过产权结构、经营机制改革,企业活力明显加强;招商引资势头迅猛,必将涌现更多的经济新增点,为财政创收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诸多有利条件面前,我们更要充分认识财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生活中的电力短缺、运输不畅、原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制约因素,给实现今年高位增长的财政计划目标带来更大难度;新一轮的财政体制改革,使一些潜在风险向区级财政转移,特别是出口退税机制的调整和实施,将严重影响区级可用财力的增长;需求与可供财力的矛盾仍然是困扰财政的主题。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实现“三年翻番”、争创“两个率先”先行区的目标,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努力工作,为全面完成财政预算各项任务、全力打造“实力天宁”而奋斗。
1.突出财源建设,确保实现增收目标
把财源建设作为实现天宁新跨越的根本任务来抓,牢固确立加快经济发展,确保财政增收的思想,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财之道。一是继续开展“税源经济”活动。在不断扩大税收总量的同时,积极培植税源大户;在巩固基础性收入的同时,广泛开辟财源渠道,探索发展税源经济工作新思路。二是在新一轮财政体制建立后,研究完善拓宽财源抓增收的激励机制,调动各级抓税源经济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改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手段和方式,通过发挥贴息财税等政策的组合效应,在大力支持各种经济成分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成长型、科技型税源大户的培植力度,使财政增收建立在良性的经济运行基础之上。
继续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均衡入库,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2.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政府各项重点支出。在预算安排及执行中,一是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杜绝一切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清理财政供给范围,规范财政支出次序,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机关运转和政法部门必需的办案经费。三是在财力增长的同时,积极增加对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依法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加强支出监管,严肃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浪费财政资金行为。要加强重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的跟踪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对社会事业继续贯彻“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从严控制影响财政收支平衡和增加政府负债风险的项目。
3.深化制度创新, 加快财政改革步伐
今年是区级机关全面实施部门预算的第一年,要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预算下达的时效性、预算执行的完整性和预算操作的可行性。
继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财政统发工作,确保 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按照“巩固、完善、配套、规范”的要求,加强督促检查,切实防止负担反弹。确保农村“五件实事”的财政资金到位工作。
健全完善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在市对区新一轮财政体制明确后,及时确定区街道分配体制和运作机制。
全面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要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完善政府采购监管体系,建立供应商廉政准入制度,开展诚信服务活动,促进政府采购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推进国有(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一是探索合理配置和有效经营国有(集体)资产的方式,提高资产运行质量和效益;二是完善国有(集体)资产监管体系,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评估活动的监督管理上,确保国有(集体)资产在重组、改制中保值增值;三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步伐。
4.推进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把财政日常监督检查摆上突出位置,强化对财政经济活动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管和必要的事后重点检查。
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计法》,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支持和鼓励财会人员严格执法,为各种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继续开展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做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发放、年检工作。
进一步强化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监管,健全预算外资金收缴监管机制。继续开展对预算外资金的专项检查。继续强化票据领购缴销制度,加强源头管理。
进一步做好部分基金、费纳入预算管理的工作。
进一步加强财政内部管理,增强财政风险意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强化财政内部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提高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能力
5.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深入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密切联系当前财政工作实际,狠抓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树立优质、良好的对外服务形象,使机关工作作风有新转变,工作效率有新提高,工作质量有新进步,服务意识有新增强。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塑造好财政干部开拓进取的形象、勤政为民的形象、廉洁守法的形象,建立一支廉洁、务实、高效的财政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税工作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目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今年各项财政任务,为我实现“三年翻番”、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