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教育 > 内容
2007年天宁区教育文体局工作意见
2007年天宁区教育文体工作将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创新创优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学习服务能力、人才支撑能力和知识贡献能力,为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 主要事业目标
(一)全力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全面实施教育“十一五”规划,积极启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优质高效地抓好虹景小学、香梅小学、光华学校、北郊小学、雕庄中心小学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教育现代化水平整体提高。
(二)全力提升教育水平。大力推进0-3岁早期教育,全区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97%以上、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保持100%、残疾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普及率100%,确保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提高。
(三)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德育为首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新课标下轻负担高质量地教学策略、途径和方式,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评价方式,深入推进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地学业负担,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四)全力优化教师队伍素质。开展新一轮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评审,进一步扩大优秀教师比例,各类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有新的提高,分别达到:普通高中94%,初中98%(其中本科及以上60%),小学99%(其中大专及以上84%),幼儿园大专及以上80%,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全力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新增省示范幼儿园1所,进一步整合高中资源,新创建省级社区教育培训学院1个,确保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放大。
(六)全力打造文化体育精品。完善文体工作网络,加强群众文体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确保群众文体活动再上新台阶。
具体通过“十二个更加”,实现“四化”:
第一、高位发展教育均衡化
——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更加充足。对义务教育的办学经费投入和教育资源的配置力求均衡,07年,将完成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规模24个班,预计总投资4370万元的虹景小学筹建工作和投资560万元、建筑面积3816平方米的光华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香梅小学整体建设工程、雕庄中心小学和北郊小学综合楼建设也将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整体推进。
——布局调整更加有利于优质教育规模的扩大。启动新一轮布局结构调整计划,07年对新坊桥小学地块进行撤并改造,整合教育资源,形成符合区域教育实际、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效益较高的天宁教育布局结构。
——对弱势群体及其子女的教育关怀更加强化。继续推进“蓝天计划”,积极落实常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规范简易学校办学行为,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学校坚决予以取缔,加强对简易学校办学者的系统培训,对办学质量进行监控,公办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吸纳流动儿童少年,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逐步取消简易学校校车接送,最大限度地满足辖区内流动儿童少年就读的需求;高水平办好特殊学校,积极探索随班就读学生的“双学籍”管理制度。
第二、创新发展教育优质化
—— “双高普九”的成果更加巩固和提高。继续以课 改为抓手,以教科研为载体,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使基础教育各项指标达到较高水平。进一步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把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完善立体、多元、分层的质量监控体系;倡导“快乐”、“高效”的教研文化,省十一五立项课题“电子化管理课题”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使用,班级网页已经在6所学校通过实验,将在全区推广;继续开展区第十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对八所省级实验小学三年发展规划进行中期评估,启动非实验小学和省级示范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做好组织参加普通话的培训与测试测试工作,进一步做好学校的规范用语、规范用字。
——德育工作更加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继续开展第三批学校德育“特色工程”评选活动,力争一校一个切入点,构建有效的现代德育体系;通过三年推动“三个一”(一首校歌、一套学校健身操、一张校报或一本校刊)、三年打造一批“德育特色项目”、六年对课改进行周期反思,生成有利于师生发展的本土化校园文化,从而构建起以“融合、多元”为主题的区域教育文化。
——品牌意识更加强化。启动品牌教育发展策略,通过创建示范学校、鼓励特色发展、推进体制创新来打造品牌学校。幼儿园尝试合作办学,北环幼儿园与台湾启英教育集团的合作办园项目将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八中与青龙中学将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发展的新路子;天宁职校将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完善社区培训职能,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积极争创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天宁教育将逐步建成开放的、结构合理的、相互衔接沟通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校级领导干部培养、选用、考核、奖励制度,举办第二届校长公开教学展示活动,选送校长到高校培训,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评选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造就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使得天宁教育这张城区名片更具影响力。
—— 群众对教育更加满意。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民的宗旨,巩固教育行风建设的成果,逐步构建完善的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自主管理、自立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进一步拓展教育督导评估功能,聘请有丰富经验、素质好的人员,建立一支专兼职督学队伍,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规范收费,努力提升教育的良好形象。
第三、超前发展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装备更加先进。全区每所学校力争都有2个计算机房,计算机与学生的比例升至10:1,学校实现光纤接入,宽带互联,多媒体进入每个教室;为第二批400名左右的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进一步高质量、高效益、分层次推进学校计算机教育,计算机网络覆盖全区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基本建成完善的区域教育信息化体系和管理机制,提高教育技术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教师的信息素养更加提升。完善区域性网络中心和区域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发挥两大中心的作用,使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地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用信息化催生教研、培训、教学的新模式,并通过制度创新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第四、多元发展文体精品化
--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更加完备。进一步加强基层综合性、公益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针对区划调整所面临的新变化,对全区街道文体站、社区文体室以及健身点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建立设施建设数据库;拟建设健身点10个,全面完成村村建有体育健身工程的目标;组织第二批社区(村委)一级、二级文体活动室评估定级命名工作。
--群众性文体活动更加丰富。在总结“天宁广场文化”的基础上,探索群文工作新路子,创新机制,举办天宁区首届社区文化体育艺术节,精心组织歌舞大赛、文艺专场演出、美术书法摄影展览、读书征文赛、流动图书、优秀电影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打造1—2件精品力作,争取在市第八届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中获奖;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开展2007年区全民健身月活动,组队参加常州市第13届运动会暨第5届全民健身节的活动比赛;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发展三级指导员60名,组织部分指导员参加市二级、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申报、认定工作,为群众文体活动开展提供人才支撑。
-- 文化体育工作内涵更加多元化。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有计划地组织省级项目“留青竹刻”的保护实施工作;围绕“三个环节”,突出“三个重点”,有计划、有组
织地实施全民健身体系“八个一工程”建设工作,积极参加省、市“八个一工程”评比考核;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方针,做好营业性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管理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工商、公安部门开展校园周围网吧、游戏机室整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