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两会动态 报告与解读 建议提案 调查研究 为民办实事 两会影像
 
片区开发是引领城市更新发展的关键
常州市天宁区人大常委会课题组
发布日期:2022-01-07   来源:政府办  
 

一、城市更新发展的背景

(一)城市更新的定义与目的

城市就像一个人,会经历从幼年到少年,从中年到老年,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毛病,这个毛病就是无法满足人们行为习惯的改变,为此就要通过城市更新来满足。城市更新的概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各国专家学者城市发展理念不断的探索研究,如今普遍对城市更新的定义是一种将城市中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出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成为城市更新的主要目的。

(二)国家在城市更新方面相关政策要求

从2013年开始提出棚户区改造意见到2019年提出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补短板工程,再到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了“城市更新”这一概念,也可以看出中央层面对于城市更新的认识与推动正在不断深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创新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2021年城市更新的重要地位再次升级。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由此可见我国在未来五年城市更新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三)城市更新的模式和对象

城市更新按照模式可以分为“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拆除重建”三类。整治类重在完善现状,修缮为主,改造力度较弱;改建类项目是在不全拆除的前提下进行局部改拆,并通过功能改变,增加市场适应力,盘活资产;而拆除类项目改造力度最大,但可以说也是城市更新最重要的手段,通过拆除,可以重新规划,重新建设,甚至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腾挪土地指标,进而契合最新城市发展规划,发挥土地价值。

对于城市更新的对象,可以分为“旧城、旧厂、旧村”。旧厂主要是指城区内较早的工业厂房及其附属设施,改造周期最短,矛盾少,它所对应更多的是整治和改建,因此改造难度也相对简单。而旧城和旧村主要是指城乡内人居环境较差,设备不完善的生活区,土地性质有国有也有集体,涉及的相关问题就比较多比较杂,对应更多的是拆除重建,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征收拆迁。

(四)城市更新所面临的问题

从上述的国家政策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城市更新发展的总体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在持续解决不断暴露的问题。从城市建设更新的角度分析,主要还是在以下三方面:

1. 整改需求日益增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我国总体小康的实现,人们也不再满足简单地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而是想着吃得更好、穿得更美、住得更舒适、行得更便捷,在教育、就业、医疗、消费等方面都有更高的期盼。尤其一些棚改区,破旧小区的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整改需求意愿十分强烈,而这些需求就是需要通过城市更新去实现,而且在满足当下需求的同时还要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要往10年后,20年后,甚至百年后的规划做考量。

2. 土地资源缺少

要满足人民需求,城市就要建设发展,建设发展就需要空间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是一切建设的基础。在国家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宏观背景下,每年的建设用地指标也必定有限,而现存低效建设用地的腾退就显得至关重要。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建设理应拆除,让出城市空间,从而满足城市规划的发展需求。但随着征收成本、建设成本及配套成本的增加,每征收一块土地都不是那么轻易,计算经济账和调解社会矛盾也都成了回收土地资源道路上的难题。

3. 更新范围和时序不明确

城市更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定要经历一个持久且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有的城市缺乏整体规划,对更新范围和时序不明确,没有融合片区开发的理念。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点式更新”模式,哪个地方能赚钱、能平衡的就先做了,扔在一边的边角料只能无尽地等待“未来”。虽然应付了暂时暴露出的当下问题,但无疑导致城市发展不全面,城市功能碎片化,基础设施布局重复化。留下来很多的城中村、烂尾村、馅心村。一边是得到政策红利的高楼大厦、极具现代化的都市,另一侧可能就是被人忘却、失去价值的破败城中村,遍地散乱污,给城市管理也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二、片区开发对于城市更新的关键作用

(一)片区开发的本质及其战略意义

片区开发模式本质是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对城市一片区域的土地资源整体规划,合理分析土地价值,谋划土地利用新主张。对区域内土地资源价值进行深度挖掘的同时,对区域内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进行更高效率、高品位的重新安排和组织,从而使所有利益相关者都从中获益,形成一个可操作、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片区开发综合性较强,涉及规划设计、土地整理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服务和运营服务等多项建设服务内容。片区开发作用主要在五方面:明确片区角色,找准片区开发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提炼片区的特色与个性,清晰片区所需项目及发展愿景;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对功能产业体系的落地规划;打造标杆,形成亮点突出的功能产业体系;利用好政策驱动、资本驱动、产业驱动三级驱动力。可以说片区开发是一种统筹发展的模式。

其实国家早就意识到了统筹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近几年积极推动都市圈、经济带、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类似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各部门也响应出台相关政策,发改委出台一系列支持新型城镇化、县城补短板项目的指导意见,自然资源部也开始落实土地征收“成片开发”配套政策,支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一定范围的土地进行综合性开发,并统筹进行方案设计、功能导入、征地拆迁、集中建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片区综合开发模式逐步成型,成为近些年来国家大战略发展方针的缩影,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助力城市更新的关键。

(二)片区开发对城市更新的作用

从片区开发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新区开发、城市更新、新市镇建设三类。对于城市更新来说主要是指局部的、有步骤的改造城市建成区的物质生活环境,以便从根本上改善其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优化城市功能。可以看出,这就很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上文提到的当代城市更新所面临的三大问题。首先通过片区开发来明确城市更新的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和实施策略,评估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能力,协调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棚户区改造等其他存量土地开发模式的关系,合理提出城市更新实施时序,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发,为全市城市更新政策及规划制定提供前瞻性、全局性以及系统性的指引。其次大力推进工业区连片改造试点,鼓励全市旧工业区综合整治,分类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拆除重建类,腾挪低效土地,为城市更新争取更多空间指标和土地资源。最后完善城市功能,以规划为引领,加快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水平,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三、天宁区片区开发目标战略及落实措施

(一)片区开发的发展阶段

通过世界各个城市的更新发展经验发现,每个城市的城市更新都是层次化的发展模式,城市的更新历程一般存在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律:当城市处于用地增量扩张为主的时期,城市更新处于小规模和被动式更新为主的发展阶段;当城市进入用地增量扩张减缓,存量用地再利用为主时期,城市更新开始进入积极探索试点,不断加快更新速度的阶段:当城市用地总量锁定,进入全面存量用地时代,城市更新进入构建系统性更新框架,开展全面更新的阶段。

不同更新阶段与城市的空间发展阶段存在显著的对应关系,当城市更新在不同阶段,其更新所关注的重点有所差异,这就直接导致片区开发的目标任务会发生改变,也同步进入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增量扩张做经济,旧居更新保民生

在第一阶段城市还处于通过扩张发展经济时期,片区开发工作重点关注城市基本的民生保障。这一时期,旧城区范围内存在较多的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居住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部分房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民众对于民生改善的呼声较高,政府不得不对一些长期存在的“痛点”地区开展旧城改造工作,工作形式多以点状、被动推进的方式开展。

第二阶段:工业更新提效率,中心更新提品质

第二阶段城市进入到增量建设用地逐步减少,存量建设用地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片区开发工作一方面开始重点关注对于工业区块的更新以提升用地效率;另一方面开始重点关注老城中心地区、城市滨水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等地区的更新,以提升城市品质和魅力。这一时期,城市经过上一轮的扩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部分原来处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区块逐步被城市生活片区所包围,区位条件的改善激发了工业区块更新的动力,各城市均开展大规模的老旧工业片区的城市更新,以提升用地发展效率。同时,对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开展保护工作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对历史资源的活化利用,展现城市的历史风貌,对于城市的标志性滨水地区,开展老旧工业、码头仓库的更新,重现滨水地区魅力。

第三阶段:修补更新再提升,系统提升建制度

第三阶段,城市进入到建设用地“零增长”,存量建设用地开始占据绝对主导的时期,经过前一时期的工作,城市空间剩下的更多的是“难啃的骨头”。片区开发工作一方面开始重点对城市的工业区、旧居旧村、中心区和其他公共空间,展开系统性的城市修补和微更新工作,以较小的代价和系统化点状更新,实现城市功能的再完善和城市品质的再提升;另一方面,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构建适合于自身的配套政策机制,使片区开发工作从项目式运作走向系统性、制度性运作,逐步构成一种体系。

(二)天宁区片区开发目标战略及落实措施

常州市的中心区主要位于天宁、钟楼两区,城市老城区核心区也位于其中,现状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天宁区重在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数量众多的遗产遗迹,同时拥有着常州最优质的教育与医疗资源,这使得其可称之为常州“城之始”。但与此同时,天宁区也面临过于集聚所带来了交通拥堵、较多的旧村和旧居、部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片区开发空间不足等诸多问题。所以目前看来天宁区其实正处于片区开发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交叠时期,区未来片区开发的原则应该是以中心区和居住区更新为关注重点,强调中心区的更新以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居住区的更新以改善民生,两手抓的同时兼顾部分工业用地的利用以提升效率。

坚持既定原则,天宁区的片区开发的主要目标可以定性为“塑形象”“稳经济”和“优民生”。主要开发对象目前则为三大片区即公共活动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片区开发应该重点针对这三大片区,以此提出三大开发战略。

战略一:中心提质,避免大拆大建

中心提质战略面向对象为老城中心区,更新总体导向为避免“大拆大建”。2021年8月,住建部已经就《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除增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大规模新增建设规模,不突破老城区原有密度强度,不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可以看出国家在积极鼓励采用城市修补更新方式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通过这种片区开发模式来改善公共活动中心区形态,充分展示繁华商业氛围、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和滨水空间活力,重现“三区叠加”区域价值。具体落实措施可分为三方面:

(1) 升级商业中心功能业态

天宁区商的业总量趋于饱和。未来中心区商业的总体发展导向不应是进一步做大规模,而应以提升品质、突出特色为主要方向。

打造多元化、体验性和特色化的商业业态。首先,中心区商业应从“满足大众普适需求”向“满足不同类型客群的多样化需求”转变,植入新时尚品牌店与小众特色品牌店,精准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减轻对连锁大型品牌的依赖。其次,注重全时段体验性活动与商业零售的结合,延长消费人群在商业空间中的停留时间,提高消费体验的价值;最后,中心区商业应与区级商业中心拉开差距,要集聚国内外一线品牌以体现高端,培育老字号传统品牌以彰显文化。

塑造具有历史传统特色的商业街区。目前天宁区老城中心区的商业空间主要以同质化的综合体形式出现,与外围地区中心同质化程度较高。老城中心区应借鉴成都太古里、上海思南公馆等成功案例,依托自身历史文化特色,建设具有历史传统空间肌理,承载文化展示和高端商业等功能的新型商业街区。

引入市场主体,改造空间老化型低效商业。在天宁区尤其在天宁街道,红梅街道等老城区街道存在很多无法满足新时期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而逐步衰落的商业设施,可以借鉴上海、北京等城市经验,引入市场主体,对老旧商业进行整体更新改造。具体而言,要引入具有丰富商业运作经验的开发运营公司,强化设计和策划引领,对原有低效商业空间进行整体改造,改造后出租给新的商户和企业,开发运营公司、新商家与原业主共享收益。

(2) 彰显城区历史人文氛围

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控制老城区整体建设强度和高度,重点通过历史街区的活化利用、多样文化设施的嵌入和慢行空间的串联,彰显城区的历史人文氛围。

历史街区活化措施。天宁区历史街区数量不少,街区历史风貌地区应当以历史保护为前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文商休闲功能。对外可以借鉴宽窄巷子,对内可以吸取青果巷的经验,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娱乐休闲等功能;对交通区位较好,具有传统格局、传统住民较少等特征的街区,可以重点发展特色休闲游憩、特色餐饮等功能。

文化设施嵌入措施。对历史建筑及周边建筑实施功能置换,按照建设10分钟文化活动圈的标准,增补文化地标和文化微空间。一方面,依托老城中心区大量历史建筑本体的功能更新,形成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地标;另一方面,结合历史建筑周边建筑的功能更新,增加文化展示、演艺等高密度的文化微空间。

街道慢行串联计划。对连接重要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的街道进行慢行改造,逐步构建中心区步行优先区,塑造整体的历史文化氛围。一方面,以安全、舒适为导向,推进步行需求大的街道试点进行慢行化改造,包括增加人行路权,削减机动车路权,丰富街道家居设置,优化街道绿化种植等,像竹林北路的街道整治就是天宁区近期实施的一个试点;另一方面,制定适应天宁区的街道设计导则和标准。根据试点街道的实施效果制定街道设计导则,指导其他街道改造实施。

(3) 提升滨水开放空间品质

精品河道提升措施。打造城河相融的公共空间体系。通过运河滨水空间贯通、历史街巷和慢行优先道路的打造,构建融合商业、文化和滨水的公共空间体系。以滨水空间为主要脉络,重点增补小型街头绿地、口袋公园和小型广场,提高绿地覆盖率。挖掘现有空间资源,形成全面渗透的微空间网络化布局,针对公共空间和绿地300米服务半径尚未覆盖的盲区增加口袋公园和小型街头绿地。茶山街道龙游河整治今年正式完成,引起了全市各界的关注,是值得借鉴的项目。

战略二:民生改善,构建舒适生活圈

民生改善战略面向对象为居住区,包括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更新总体导向为微更新与拆除重建两类更新策略并重,积极探索配套政策机制和实施路径,助力全市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构建。具体落实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常州中心城区的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的更新分类进行划分;二是针对微更新和拆除重建两种更新类型,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和配套政策建议;三是把握更新契机,助力常州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构建。

(1) 明确城区居住区更新类型,掌握开发时序

综合考虑居住区的现状使用价值、未来潜在价值,叠合分析后提出天宁区居住区更新的类型划分。同步基于对区内城中村的更新潜力的评估,将城中村及老旧小区划分为拆除重建型、保留更新型和预留更新型三种类型。先通过明确类型,掌握整体片区开发的时序。

(2) 多元资本参与,推动居住区微更新

居住区的改善尤其能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改善还是要避免大范围的拆除,以更新为主,聚焦“微、细、活”三大导向,从建筑与环境整治、资源挖潜整合和空间活力提升三大方面开展空间更新。梳理资源,建立微更新潜力空间资源库,降低空间获取成本。同时多样化途径筹措资金建立社区自治金制度。通过政府直接投入、街道公筹、居民自筹等三个渠道获得资金,形成社区自治金。建立自治金项目管理制度,通过社区自治金实现社区更新项目的运转,将居民自治纳入社区管理体系。对于必须拆除并在动迁后再开发实施确有困难的城中村,适度放宽容积率限制和其他规划建设标准。在设施配置和绿地率要求等方面可适度灵活处理,通过在更大范围内的区域平衡,适当降低地块内部配置要求,从而提升地块改造的可实施性。

(3) 融入生活圈概念,助力公服体系构建

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整体片区开发的基础,通过多网融合,构建骨架,才能充实血肉,丰富百姓的生活,焕发片区活力。生活圈规划是近年来最新的规划理念,也是片区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重点应聚焦全面的社区公共资源的配置、更合理高效的空间落实以及远近结合的长期动态化的实施保障。在规划要素上不仅关注更高标准的统筹,同时对于规划各要素落实空间层面的引导以及行动指导。明确生活圈的空间层次。综合韩国、新加坡、上海等各地区经验,结合社区行政管理单元,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建设层次明晰的生活圈,以之作为社区公共服务供应的基本单元。

战略三:产业增效,提升用地效率

产业增效战略面向对象为工业区,更新总体导向为推进工业区升级、转型并重,提升用地效率,同时高度关注配套政策机制构建,以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工业区更新的积极性。具体落实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市辖区层面划定工业控制线,引导市辖区工业升级;二是在城区层面明确各分区工业的转型、升级、腾退方向,并进行分类指引;三是针对区内工业更新中面临的问题和瓶颈,分别针对三类工业分区提出的相应的更新政策。

(1) 划定市辖区工业区块控制线

天宁区工业区块控制线定义是保障城市长远发展而确定的工业区块底线。工业区块控制线划定的总体目标是打消市场主体不合理预期,引导线内工业企业持续聚焦制造,推动低效工业向高效工业升级。工业区块控制线的划定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集中连片,对接现状和控规的工业集中区块,将相对集中成片的工业用地划入到线内;二是保优放次,将中心城区内升级潜力较大区块,中心城区外用地产出效率较高区块划入到线内;三是总量控制,通过与全市整体量进行对比,控制合适的工业总量比例。

(2) 明确各分区工业发展方向

基于前述的工业区块的控制线划定,叠加总体规划对片区开发边界控的制要求,判断中心城区各工业区块的更新潜力。结合潜力评价,将中心城区各工业区块划分为升级区、转型区、腾退区三类。升级区未来重点强化工业集聚,提升工业效率,纳入市辖区工业区块控制线;转型区未来重点促进工业退出转型,完善城市功能,同时推动保留工业用地效率提升,促进产城融合一体发展;腾退区未来重点引导工业用地腾退,保障生态和耕地底线。

(3) 制定分类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工业用地更新

除了空间层面的指引,各类更新政策的制定是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工业区片区开发成败的关键。首先要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明确企业如何“退”,然后制定引导低效用地更新政策,引导市场如何“进”。最后放宽土地管控、强化财税支持、简化审批程序、创新扶持政策,才能最终提高社会的关注,吸引高品质企业入驻,增强工业用地的效率。同时获取更多土地资源,为片区开发腾挪出空间。

四、“十四五”期间天宁区加强片区开发推进城市更新

(一)“十四五”期间天宁区发展背景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常州市天宁区正处于战略机遇的窗口期,跨越发展的上升期,更是不进则退的关键期。“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多重战略交汇,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打开了宝贵空间、创造了无限可能。经过“十三五”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迈过了“打基础、快集聚、提总量”的起步阶段,随着新一轮数字革命的赋能驱动,必将迎来爆发式扩张、指数级增长,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跟跑到领跑的巨大飞跃。面对新挑战、新机遇、新要求,全区上下拿出“视困难为考验”的气魄,重点抓好五大方面,其中一方面就是强调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先行示范,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统筹“三城一镇”,大力推进老城复兴、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协调、建管一体,拓展发展空间,提档基础设施,最大限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强化片区开发理念,用“组团模式”推进城市更新、品质提升,加快引入社会资本,在征收拆迁、环境整治、形态塑造等环节持续发力。这些举措完全符合片区开发引领城市更新这一理念。

(二)“十四五”期间天宁区征收拆迁“大手笔”

片区开发引领城市更新,征收拆迁则是片区开发切实落地的第一棒。“十三五”期间,天宁区抢抓棚改政策机遇,争取政策性银行授信贷款额度153.8亿元,实际放款74.5亿元,完成了二五三厂、陆家村等18个棚改项目,创新房票模式和预签约制度,攻克了火车站南广场旧城改造、未来智慧城整体拆迁、大板房专项治理等一批急难险重任务。五年来,天宁征收蝉联全市考核第一名,全区共完成征迁建筑面积约766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征迁目标任务,累计发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84项,征收国有房屋约443万平方米,拆迁集体房屋约323万平方米,整理出土地1.3万余亩,其中可出让土地8300余亩。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天宁区征收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新的机遇,也正是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天宁区主动思考,创新思维,以城市更新及片区开发的概念引领全局,从面到点,从大到小,融入高质量发展理念,重点从4方面出发:

1. 科学规划、系统谋划、分类有序在省级高新区、中心城区和天宁新城实施幸福康养小镇等5个、老城厢复兴等8个和未来智慧城等4个片区开发类项目。

2. 加快推动未来智慧城、凤凰新城、郑陆镇等重点区域的征收拆迁工作,打造好新型纺织服装产业园、汽车智能零部件产业园等15个特色产业园,常药心血管口服片剂生产研发等12个单体产业园,建设好天宁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23个社会事业项目,保障产业用地以及教育、居住等配套用地及时供应。

3. 实施好路网建设工程、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综合整治,精品街道建设和朝阳菜场建设等14个基础设施建设,让高质量发展之路更畅通。

4. 有序开展重点区域征收拆迁,确保每年“啃掉一批骨头”,实施好一批配套,建设好一批道路,开发好一片区域。规划先行,结合全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确保“十四五”期间年均实施一个高品质的片区开发项目。

(三)“十四五”期间天宁区迎来片区开发新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就要不断制定新的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片区开发理念作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发展思路,也是多元化社会迫切需要的。将促进城市更新加快统筹,健全机制,合理选择片区开发模式,提升土地集约化使用管理,实施产业导入策略,从单一城市向综合城市转型,实现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当下天宁区抓住这时代的契机,充分认识自身,结合实际,在片区开发理念下加快自身城市更新,从片区理念形成、战略制定、项目落地,到产业升级、业态调整、系统完善,最后到片区成熟、运行稳定,构成体系,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天宁区也将时刻注意新模式下面临的问题,高度关注新发展理念与传统发展模式产生碰撞所产生的政策冲突、现状诉求等矛盾,将借鉴与自身创新相集合,不断加强自我约束能力、风险防控能力以及对资本的控制能力,既要树立片区开发现代化理念,也要制定合理目标与步骤,建立完善运行机制。

变中求新,新中求进,十四五期间,天宁区信心百倍,定要以十九届五中全会思想精神为指导,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引领,以建设“美丽天宁”为主题主线,真抓实干,主动作为,运用片区开发的新理念打开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引领现代化品质新天宁建设迈上新台阶。


课题组负责人:黄新江

课题组成 员:胡  勇  何亚春  顾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