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两会动态 报告与解读 建议提案 调查研究 为民办实事 两会影像
 
关于常州市天宁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1月5日在常州市天宁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发布日期:2022-01-07   来源:政府办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杨 琪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常州市天宁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扣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弘扬志存高远、务实笃行的天宁精神特质,努力打造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对标奋进、开拓创新,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如下: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65亿元,同比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亿元,同比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211亿元,同比增长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1%;实际到账外资2.3亿美元。城镇新增就业、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降幅和节能减排等指标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

防控机制科学完善。抓好应急状态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外地关联病例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布局防控,科学划定封控区、管控区,管控区全部小区实现封闭管理,排查2例确诊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次密接402人。迅速启动区级部门包干社区制度,近千名机关工作人员下沉一线,24小时点对点提供服务。有序开展多轮核酸检测,完成21.7万人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4天后全面解封,实现确诊零新增、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疫苗接种建立屏障。确保适龄人群应接尽接,规范设置7个集中接种点和25个临时接种点,日均接种能力达2万剂次,18周岁以上新冠疫苗首针接种率超96%全程接种率超92%3—11周岁儿童首针接种率超86%,加强针接种超3万人,均位列全市前列。助力企业防疫生产。深入企业开展就地过年政策倡导宣传,组织规上企业申报留常补贴,惠及职工4340人,共计217万元。

(二)提质增速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进一步稳进

三新经济成形起势。我区成功获评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全年开票销售超100亿元,税收8000万元;世界五百强企业倍科电器正式落户中欧(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国际合作产业园,园区累计集聚企业145家,完成纳税销售100亿元;积极推进首届中国网络视听国际传播大赛,网络视听游戏产业园完成阿塔云数据中心、华火竞合项目签约。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8:25.9:73.3,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50.7亿元,同比增长43%两业融合深度发展,天宁经济开发区入选国家级两业融合区域试点。黑牡丹集团创成市级内资总部企业,通用技术公司被认定为省级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市级外资总部企业。科学规划楼宇产业功能和特色定位,全区楼宇经济实现税收15.5亿元。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入选江苏省首批旅游休闲街区,打造长三角文旅中轴城市文化会客厅和C位地标。先进制造业高效发展。装备制造迈向高端,培育汉韦聚合物、视博云信息等4家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华立液压、纺兴精密2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零的突破,9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家、市级4家和市级智能工厂2家,新认定3家市级首台(套)重大装备和关键部件,66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67家企业通过星级上云认定。农业新经济平稳增长。龙头企业发展喜人,全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额1.73亿元,同比增长7.95%,大娘水饺、园外园汤团等互联网农业企业取得骄人业绩,电商销售额达到2.81亿元,同比增长16.34%。推进特色品牌创建,焦溪翠冠梨入选常州市十大农产品品牌,创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粮食面积稳定在1.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达1000万斤。

(三)聚焦聚力重大项目建设,攻坚突破进一步提升

有效投资拉动有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其中,工业投资实现增速23.7%,工业技改占工业投资比重58%;高技术产业投资完成55.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20.4%,较去年同比提升近9个百分点。强化项目资金,争取中央直达资金1.06亿元,获批专项债项目17个,下达资金17.82亿元。重大项目量增质优。常州焦溪季子文旅综合开发、长三角金属交易智慧物流园2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年内全部实现开工建设,全年预计完成投资9.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20%19个市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2亿元,全年预计完成投资24.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10.5%130个区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69亿元,全年预计完成投资270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0.4%招商引资全面提速。全年组织参与重大招商活动7场,累计新增签约落户项目142个,总投资373.9亿元。其中,总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2个,包括东方侏罗纪项目、武进不锈高端镍合金无缝管及组件项目;总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22个,包括苏南智城数据中心项目、集成电路测试项目、5G科创中心项目等。

(四)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

创新主体更加活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2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值30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1%,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8%。净增发明专利228件,高企专利覆盖率达60%。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14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7家。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个,获评市长质量奖提名奖1家,获批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家。2项省级、32项市级科技项目和2项省级、5项市级知识产权项目成功立项,3个产品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名单。卡姆丹克总部入驻天宁,成为天宁第6家上市企业。平台载体不断完善。创成第四批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材料获省四部门批复通过。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武进不锈省产研院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成功挂牌,创志科技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顺利签约。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速推进,亚玛顿获评市级企业研究院,新认定省、市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3家。创新资源加快集聚。修订《天宁区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兑现奖励资金7700万元。设立百亿科创投资基金,深化与基金机构市场化合作,助力数字经济、检验检测认证、网络视听游戏等企业发展。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获评省双创人才3人、省创新团队1个,入选市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进培育项目5人,申报龙城英才计划36个,新建改建人才公寓4127套,引进高端人才295名。

(五)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区域一体深度融合。积极融入苏锡常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江阴市、常州经开区等周边地区,完善一核两翼功能布局,编制《常州市东部协同发展规划》,构建锡常协同发展先行区,全力实现在交通、生态、产业、科技、文旅、配套政策上的高水平互通互融。对外开放合作升级。外资承压前行,新增对外投资项目1个,积极推进一叶新能源、尼西米等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天宁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装)在全国同类考核中获得第二名;天宁区跨境电商产业园成功获评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全力推进国家级试点建设,园区企业平台销售额3.2亿美元,同比增长105%。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升级改造江苏政务服务网天宁旗舰店,增设跨区域通办、秒批秒办4个专题专栏,着力打造宁好办品牌。提升不见面审批效率,不见面办理比例达98.8%,在线办理率100%创新一业一证改革,以餐饮、人力资源服务、娱乐等7个行业为试点,在全市率先建立行业综合许可制度。压缩企业开办服务用时,全流程企业开办平均用时0.62个工作日,其中0.5个工作日占比85.4%

(六)大力推进美丽天宁建设,城乡环境进一步优化

城市更新加快步伐。老工业基地改造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启动丽华一村、桃园公寓、博爱花苑等33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面积、金额均列全市第一。整治背街小巷,改善市容环境,提升改造椿桂坊、轨道2号线沿线道路、香梅小学周边等8个工程和竹林路、丽华路等7条精品道路。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全年新改扩建公园绿地45公顷,新增景观节点30余处。完善路网体系,工业大道东延紧张施工,中吴大道大修推进,其他市政道路有序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915个,接入常州停车智慧停车平台5231个。启动实施征迁项目67个,完成征迁房屋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乡村振兴多点发力。入选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全国唯一试点。牟家村启动全域运营管理试点,编制公子居民宿、伊酷拉农场、牟家集市等产业项目整体运营管理方案。丰北村创成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全市首个片区美丽乡村盛大开园。新增郑陆镇粮庄桥、石堰村、姚家头等9个美丽宜居乡村,实现规划发展村全覆盖。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完成21座农村公厕建设,整治6条农村黑臭水体。围绕3个重点行业,突出3个重点示范村,选取3个重点示范点,以点带面深化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生态环境面貌焕新。持续改善水、气、土质量。实施76家主要排放企业废气综合整治,523项治气任务全面完成。整治9条劣V类河道、7条劣V类河道支浜,确保省市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治理修复污染地块3.24万平方米,转移处置危废18.4万吨。坚持可持续发展,成功申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3家。全域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创建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80个,建成全市唯一的江苏省第一批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强化节水管理,创成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区,新增省级节水型企业1家、市级节水型单位2家。

(七)强化保障改善民生福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富民增收落地见效。推进就业增收和社保扩面,新增城镇就业1.9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保扩面新增参保9800人。鼓励创新创业,支持成功创业2938人,创业带动就业1.15万人,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5480万元。加强兜底保障,人均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940元,累计向低保对象1768人发放低保金2102.6万元。社会事业优质均衡。2021325日,李克强总理亲临富强新村考察,对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工作予以肯定,全年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家、市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6家,新增护理型床位120张,80岁以上老年人居家上门服务覆盖率实现100%,建成婴幼儿普惠托育机构4家,暖心家园成功申报国家项目。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稳步建设推进二院异地搬迁和区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建设,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建设,郑陆镇卫生院创成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队伍建设获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彰。落实双减政策,实施“5+2”课后延时服务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小学参加课后服务比例超90%。东青幼儿园、北环路小学等5所学校交付使用,正衡幼儿园、正衡小学、正衡中学年内完成建设,新增学位4380个。成功举办第17届中国杜鹃花展览会,高标准推进2秋白书苑建设,开设文化公益培训,累计受惠8000多人次。安全稳定更有保障。有效提升治安防控水平,加快建设智慧技防和雪亮工程,新建智能放心车库30个,智能充电桩1000个,完成平安前哨工作站34个。保持食品安全监管优势,食品生产企业核查覆盖率达105%,各类食品抽检8147批次,合格率达98.29%。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有序排查私募基金相关企业291家,严禁非法集资等扰乱金融秩序行为。深入开展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聚焦危化品使用、涉爆粉尘、喷涂作业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全年未发生造成较大影响的生产安全事故和事件。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依然欠缺,城乡协调发展步伐仍需加快,土地空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紧张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2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市委“532”发展战略,聚焦实施区委“3511”工作部署,真抓实干、主动作为,推动天宁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实现双下降;单位GDP能耗下降、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市下达目标。

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创新升级两化融合,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新增智能车间(工厂)5家和星级上云企业30家。打造推广应用场景,发挥华利达、国佳云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营优势,促进工业大数据流通,全年标识注册量突破10亿,解析量突破6亿。加快产业集聚,发挥云制造先导中心、工业互联网大厦、秋广场1号楼和5号楼等载体平台作用,鼓励数字经济产业商会凝聚力量,加快企业入驻步伐,汇聚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160家。提升智能制造发展能级。鼓励企业技术革新,培育企业技术中心5家、首台(套)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有效释放转型升级动能。扶持重点企业提质增效,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460家,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支持企业主导和参与标准的研究制定,积极申报地方标准项目。加强第三产业支撑作用。培育两业融合试点单位8家,形成一批集智能制造+增值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两业深度融合标杆企业。加快建设华润万象城、弘阳1936等商业综合体,积极打造富邦、报业大厦等特色楼宇,新增税收超亿元楼宇2座。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大成纺织博物馆、黑牡丹文创园等精品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文旅消费集聚区。深度开展资本市场对接,一企一策加快企业股改上市进程,新增上市企业1家、报会企业2家,进入省证监局辅导2家。推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启动理想公社、未来农场、观光工厂等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加快舜山小镇建设、焦溪古镇保护修缮,构建特色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稳定生猪、粮食产能,新增高标准农田2200亩,放大焦溪翠冠梨、黄天荡清水蟹、焦溪二花脸等国家地理标志核心优势,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二)高位引领重大项目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支撑

加快项目建设。全年预排重点项目151个,年度投资303亿元,其中,新建项目71个,年度计划投资103.2亿元,续建项目80个,年度计划投资200亿元。全力推进常州东方侏罗纪旅游度假区、车联天下数字供应链平台建设等项目申报省重大项目,服务策划界达轻量化零部件、亚玛顿研发中心等项目新增列入市重点产业库,确保光电玻璃研发等71个区重点项目年内开工。加大项目招引。年内新招引3000万美元或5亿元以上项目4个,力争在3亿美元或3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推进汽车转向系统、汽车内饰材料、人工晶体管等储备项目落地,建成界达新材料、诚丰新材料等一批企业总部。深入落实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奖励优惠直达企业、落地见效。加强项目服务。深化“3315”项目管理新模式,对3类项目、3个阶段、15个重要节点实施全口径、全流程项目库滚动管理,确保新建项目100%开工。细化项目服务精度,建立一企一群项目服务机制,前置开展规划、环评、施工图审查等手续办理,压缩审批时限,实现更多项目拿地即开工。优化融资服务,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多层次投融资体系。

(三)推进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激活内生增长动力

培育产业创新主体。建立梯次并进的高企培育库,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升高入库培育企业各10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2.3%。力争在知识产权重点项目和重点奖项上获得新突破,10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区和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通过验收。强化创新平台支撑。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在龙头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全年新增企业研发机构10家,其中省级以上1家。围绕三新经济创新需求,建设2家以上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省产研院常州创新服务中心建设,以云制造先导中心4号楼为首期载体,新增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家。加快建设一批专业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加速器,新获批省级以上双创载体2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工程,持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大等大院大所和在常高职院校的战略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0项。贯彻落实创新政策,不折不扣兑现激励。全力推进人才建设,申报龙城英才计划36个,引进高层次人才300名,配套人才公寓3000套以上。

(四)聚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

深化重要改革。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天建集团、天宁城发市场化转型,切实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完善招商机制改革,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更新机制。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依托双随机平台试点开展跨部门、跨层级联动执法检查。加强开放发展。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设立研发机构等实现境外投资,加强与跨境电商合作,拓展新兴市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重,引进建成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重大项目,保持有效投入稳健增长。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融入苏锡常经济圈,加强与江阴市、常州经开区合作交流,推动锡常协同发展先行区建设,开辟更广阔发展空间。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完善行政权力事项清单,纵深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优化审批流程,建设项目全面推行联审联办机制,全流程企业开办0.5个工作日占比提高至95%。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畅通减税降费最后一公里。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清理僵尸企业,强化抽查结果在信用联合惩戒中的运用,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五)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塑造城乡新貌

提质城市建设。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成翠竹南村、清凉新村、红梅新村等26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有序开展大板房治理,确保董头村二期、红庙头地块产权置换房项目竣工交付。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启动青龙苑6期和果品市场安置房项目建设。开展市政道路建设提升,建设新堂路、舜山路等道路,改善整治兰陵北路、关河中路、化龙巷、中山路等交通干道。提标美丽乡村。推进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示范区建设,健全乡村振兴扶持机制,推进查家湾、牟家村、黄天荡片区(丰北)等提档升级和运营管理。启动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和乡村风貌提升,推进丰北村蔡岐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人居环境,在农村管护试点“3+3+3”基础上,逐步开展12个行业试点,更好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确保自然村覆盖率达75%,完成黄天荡8.3公里污水管网新建工程。提速征收更新。实施雕庄街道阳湖纺织及周边地块等15个项目建设。

(六)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开展清洁能源生产,全力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鼓励企业申报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等项目,培育绿色工厂4家。加强工业企业综合评价结果运用,排摸淘汰纺织、印染、铸造行业过剩产能。强化能耗双控措施,组织企业有序用电,系统化推进全区能源电力保供工作。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治气增蓝天,治理工业大气污染,推进18家企业开展源头替代、淘汰或评估;开展秋冬季攻坚行动,科学实施差别化错峰生产措施。治水护清流,密切关注水十条北塘河青洋桥断面、新沟河粮庄桥断面水质,确保稳定达到省考标准;开展劣V类支浜整治,推进郑陆污水处理厂一期改建,提升工业污水处理能力。治土管固废,落实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转移等管理制度,建成投运5万吨危废处置项目、一般固废收集暂存项目;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建成兰陵北路、关河路、博爱路等7条精品道路,全面提升市容魅力。提升长效管理水平,改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市容管理,持续推进餐厨垃圾、违章搭建、渣土运输等专项整治,着力破解非机动车管理、城市牛皮癣等难点问题。开展城市增绿攻坚,实施蔷薇公园南区、大运河东段等景观提升绿化工程,全年新改扩建公园绿地270亩。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创建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64个,新建或改建提升垃圾转运站3座。

(七)全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回应群众殷切期盼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推动高质量就业,组织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推进双拥工作,加快退役军人实训培训基地建设。攻坚全民参保提质增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50元,增长16.7%,全面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聚焦老有所养,推进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改造丽华一村、新堂社区等一批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加强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300张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整合医养融合资源,实现区域内市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全覆盖。建立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新增普惠托育机构1个。积极推进区公共卫生应急中心项目、常州二院天宁院区项目落地,郑陆镇卫生院、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主体完工,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加大教育资源配置力度,加快推进未来智慧城教育项目、清凉小学等13所学校建设,三毛地块幼儿园、东风地块幼儿园等3所学校交付使用,正衡中学天宁分校、红梅实验小学、教育小镇一体化项目等6所学校年内完工,增强学位供给能力。丰富群众文体旅体验,举办文化旅游节、大运河凤凰岛半程马拉松赛等活动,持续开展越夜悦天宁夜生活节。提标改造区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馆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东青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更新及新建10个以上村(社区)健身路径。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现代社区共同体建设,围绕社区多元场景营造、社区自组织建设等,推广社区可持续营造行动,年内80%的城乡社区实施可持续营造项目。充分发挥五治作用,培育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示范体系,做亮重点项目、推新天宁样本。提升网格质效,推进整体架构调整、数据关联功能整合,建成舆情分析、宣传指挥、应急联动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安全稳定发展。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推动新冠疫苗加强免疫应接尽接,加快构建全人群免疫屏障。聚焦平安创建,开展平安校园”“平安铁路”“平安社区等创建系列活动,深化政法九大工程,开展五大风险领域专项整治。按照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方案要求,围绕危化品、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强化督促指导。有效防范化解金融、地方性债务、房地产等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守初心、担使命,应变局、开新局,为强富美高品质天宁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