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宁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试点工作方案》的政策解读 |
发布日期:2024-01-26 来源:天宁区人民政府网站 |
一、方案背景 为贯彻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规定,着力提高个体工商户发展总体质量。经申请,2023年7月,省市场监管局同意包括常州市天宁区在内的11个县(市、区)首批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试点工作。 二、试点任务概述 根据统一标准,把全区实际从事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三型,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在“三型”的基础上,择优选拔符合“名、特、优、新”条件的四类个体工商户给予重点培育,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三、依标准分型分类 (一)测算分型数量。在信息归集共享基础上,测算统计“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的比例及数量。主要归集指标包括:在册且年报、缴税记录、社保记录、商标专利等。 全区个体工商户总量约8.3万户,可纳入分型的个体户共计41637户,其中生存型35662户,占比42.5%;成长型5715户,占比6.8%;发展型260户,占比0.3%。 (二)开展分类入库。对区域内符合“名、特、优、新”标准的,属于发展前景好、经营状况优、特色鲜明的个体工商户开展重点选拔。 名:即“知名”。有品牌影响力;有经营字号、商标、专利;有较高市场占有率;放心消费先进单位;“小个专”党建有成效。 特:即“特色”。有地理标志;从事传统特色行业;经营特色餐饮;其他行业、产业部门推荐。 优:即“优质”。“老字号”或百年老店;主要经营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取得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认证。 新:即“新型”。从事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经营;在网络电商平台的销售,口碑、粉丝等方面较为突出;拥用自主知识产权。 以上条件符合一项或多项均可,经天宁区个体工商户联席各成员单位推荐及综合分析,已初步拟定首批80户符合“名、特、优、新”入库条件的个体工商户。 四、重点帮扶措施 区联席会议(市场监管局)已经以个体工商户的实际需要为内容,发放了500份问卷调查表,经梳理及分析,分别形成对“三型”“四类”相对精准的帮扶及培育措施。 (一)“三型”的帮扶措施 “生存型”:重点在创业就业社保补贴政策、租金补助政策、政府搭桥产品巡展促销等方面给予帮扶。 “成长型”:重点在加大贷款支持力度、减税退税政策、创业担保贷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方面给予帮扶。 “发展型”:重点在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地理标志的便利化服务,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及竞争力,“个转企”奖励政策等方面给予帮扶。 (二)“四类”的八项培育政策 1.落实党建引领。发挥“小个专”党组织及其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选派党建指导员,参与精准帮扶,为个体工商户在党的建设、经营协作、依法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 2.提炼政策要点。梳理各层级各领域出台的纾困和扶持发展政策,集成天宁区个体工商户纾困帮扶政策汇编,根据帮扶对象的差异化需求实现政策信息的精准推送。 3.建好服务站网。将服务支点延伸至个体工商户较为密集的商圈、广场、街区,提供在“家门口”的高效服务,如在楼宇设立集多种服务事项内容的一站式服务工作站。 4.给予金融扶持。为个体工商户绘制信用精准画像,形成一户一画像的“常个分”分值。打通银行线上融资通道,实现授信额度与“常个分”分值正向关联,解决个体工商户资金难题。 5.打造集聚街区。以天宁区焦溪古镇申遗核心区(西街)为载体,出台集聚街区个性化的准入政策,优化税费支持、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政策,优先向“名特优新”等成长、发展型个体工商户倾斜。 6.提升流量等级。在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天宁吾悦等核心商圈,开展“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产品巡展活动;开展“我心目中的天宁‘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推荐和网络投票活动。 7.强化权益保护。加强对“名特优新”类个体工商户商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品牌规划、品牌运营的指导;鼓励其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制定。 8.培育集群品牌。在特色产业、农业品牌、地理标志商标集中的郑陆镇,培育集体商标和“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集群,扶持其做优做强。 (转载链接:https://www.cztn.gov.cn/html/cztn/2024/EKKDPPKC_0126/1861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