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娣是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卫生院儿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瘦瘦小小的身材,留着齐刘海、扎着高马尾,虽然看上去很柔弱,但是做起事来却非常有耐心。今年,是周琴娣在卫生院工作的第31年,也是她专职做儿科医生的第25年。
从医是个选择,儿医犹似命定
1992年,大专毕业的周琴娣来到郑陆镇卫生院上岗就业。初到卫生院时,由于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紧张,她被安排到内科急诊长期值班。这种跨科室的值班,让她日夜颠倒、身心疲惫,压力特别大,甚至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而就在那个阶段,一次偶然的接诊,却让她命运般地选择了被称之为“哑科”的儿科。
“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位小患儿,根据症状体征,孩子诊断为手足口病,后来在相应的积极治疗下,孩子很快恢复了健康。原本只是一件小事,但由于当时群众对手足口病一无所知。所以家属就觉得这个医生本事很大。再后来,她就成了我的‘死忠粉’,只要附近小孩子生病了,都被她推荐到我这里来看。”周琴娣笑着说道,这笑容中有追忆,也有自信。就这样,这份认可和信任让周琴娣成为了一名儿科临床医生。30年的基层儿科诊疗,周琴娣的目标是让所有农村的孩子得到科学、规范的医疗服务,这也是她一直悉心耕耘的动力所在。
尽心尽力守护,成为儿童的坚实“医靠”
还有一次,一位妈妈带着女儿来看咳嗽,一见周琴娣就要求用阿奇霉素,说是上次在大医院输了三天头孢没好转,后来挂了阿奇霉素才好的。于是周琴娣就把用药依据分析给她听,告诉她多用药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经过一番沟通,孩子母亲终于同意了周琴娣的治疗建议,三天后,孩子很快痊愈了。回忆起这位带着“方案”来看病的家长,周琴娣又笑了。她说,孩子当时才6岁,后来再有什么感冒咳嗽的都来找我,现在都已经上大学了。看着当初的小不点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周琴娣发自心底的有很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其实,30年基层行医,周琴娣也曾碰到过多次危急病症。不过要问她这些年门诊中什么最难?周琴娣总是会说,儿科最特殊,因为很多孩子还没学会说话,不会走路,最需要自己花更多的耐心去哄好他们、甄别病情、对症治疗。难得的是,每次大部分家长都很理解,也很配合,这让她的诊疗工作每次进步都非常大。
“在基层30多年,我见证了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也亲历了基层儿科的发展过程。我将继续以严谨、科学、踏实的作风服务于基层百姓,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周琴娣坚定朴实地说。
今年,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天宁区继续致敬30+,为9位从医30年的医师颁发了勋章,感谢他们30年来对天宁基层医疗事业的付出,周琴娣也是其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