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双减”动态 政策文件 “双减”简报 案例集锦 校外培训
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立体落实“双减”,打造“和美幸福圈”
发布日期:2022-09-05   来源:教育局  
 

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的落地,更加强调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一年来,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积极实践探索、顶层设计,在教学质量上做“加法”,进一步提升教研质量,优化教师队伍;在学生作业上做“减法”,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等方式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在课程设计上做“乘法”,开展“五育”并举的课后服务,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家校合作上做“除法”,关注学生家庭生活,加强家校合力,降低家长焦虑心理。

一、深研课标,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双减”时代,如何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以教研组研训为抓手,聚焦“培根、融洽、共进”的“和谐课堂”建设,依托以素养为核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与构建“教学评”一体的大单元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推进课堂教学与教研方式的改革。

2022年4月,随着《课程标准(2022)》的落地,教研组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理解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规划,明晰各年级的目标与任务,语文教研组率先开展“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研究与实践,形成“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好生态;数学教研组以赛促练,用理论学习支撑教学实践,扎实规范课堂教学,彰显课堂生命力;英语教研组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为抓手,深入开展基于故事的语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在教学中体现单元核心要素的突破。

学校开展“和爱教师教育故事”的叙事研究活动,围绕“打造高效优质课堂”这一主题开展教育故事评选。如:教材解读与处理、学案开发和编制、教学预设与生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研究与指导等,全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策略和举措,提高叙事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立足校情,创新作业形式。“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其中重要的一减,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学校把研究的目光聚焦到作业的控制与形式上。学校开展了教师日常作业设计评比与假期作业设计评比,落实研究常态化。在比赛中,教师相互借鉴、交流、探讨,既提高了自身专业水平,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教研和学习,老师们领会到作业数量与质量要“相向而行”,做到作业精选精编、分层设计、形式多样、规范完成。

在天宁区“新教学”交流活动中,学校朱玉茹主任汇报了“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案例,“常州教育发布”整版报道我校“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案例;英语教研组长朱新华老师在天宁区英语新教学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上做“作业设计”专题交流,黄蓓主任在博爱集团联合教研中分享“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作业设计”。2021年,我校的常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品格提升的学校作业变革与管理创新》顺利结题,该课题着眼于学校的现实问题,将优化学生作业与时代主题相结合,提升学生作业兴趣和作业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五育”并举,优化课后服务  。学校课后服务的对象多为外来务工家庭,课后服务的规范开展切实满足了家长们的实际需求。本学期,学校继续优化课程规划,开展“1+X”课后服务,第一时段由“导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对有困难的学生酌情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空间。第二学段,学校围绕“健康身心”“艺术与美”“科技创新”“劳动实践”“拓展潜能”开发了30多个社团,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家校合作,缓解家长心理焦虑。“双减”之后,学生居家的时间增加了,如何让亲子之间的沟通更加正向、有效,提升家长家教水平、增强家校合力。学校开设家庭教育平台“红莲书坊”,邀请心理专家走进“家长学堂”为家长答疑解惑,开展亲子共读、亲子参观、家庭教育故事分享等活动。经过前期的调研,“红莲书坊”还推出了“陪孩子一起完成的60件事”家庭生活课程。陪孩子一起观察植物、陪孩子做一次实验、陪孩子做一次家乡美食、陪孩子一起聊聊童年趣事……通过亲子共同完成这些家庭小事,让家长陪伴孩子们过有仪式感的家庭生活,用实际行动走近孩子的心灵,融洽亲子关系,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助力孩子身心健康,让“家”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启蒙的起点,有温度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