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天宁区人大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天宁区人大 >> 调查研究 >> 内容
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探析
发布日期:2023-11-09   来源:天宁人大 浏览次数:  字号:〖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均产生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普遍增加,传统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已不适应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多亿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2017年起,天宁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江苏省、常州市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专项行动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在前期实施18个垃圾分类小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不仅高标准完成省、市下达的垃圾分类治理目标任务,而且立足加快提升垃圾分类工作实效,积极推进本区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美化城乡人居环境。

一、天宁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情况

天宁区是常州市主城区,也是老城区,全区行政管辖面积1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9万,是常州的交通、商贸、金融、高端楼宇、教育、医疗、文旅中心,承担的垃圾分类治理目标任务较为繁重。2017年天宁区全面启动“263”垃圾分类治理专项行动,截止到2021年,天宁区利用省、市垃圾分类奖补资金和自筹资金9900余万元,建成垃圾分类小区267个、单位273个、行政村(社区)30个、“垃圾房改亭”617座,实现全区城乡垃圾分类设施基本全覆盖,完成城市道路2800个垃圾桶的“撤桶”工作,配套建成大件垃圾分拣中心、园林绿化垃圾生态处理点、农贸市场易腐垃圾处理点等项目8个,新建改造垃圾分类中端基础设施垃圾转运站4座。同时在常州市率先建成大件垃圾分拣中心,创建全市首个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创建63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开展郑陆镇农村全域垃圾分类省级试点,构建省级垃圾分类治理创新重点项目天宁区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同时持续加强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管理利用,其中餐厨废弃物交由常州餐厨废弃物特许经营商维尔利公司分早中晚3班收运,目前已签约收运餐饮、医院等产生餐厨废弃物单位800多家,日均收运量近60吨/天。总体立足提升天宁区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按照生活垃圾“大分流、细分类”的指导意见,自加压力,勇于探索,在借鉴垃圾分类先进城市工作经验和结合常州、天宁实际的基础上,创新打造多个特色亮点工作,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工作实效,不断推进天宁区垃圾分类体系建设。

二、特色亮点工作

1.在常州市率先建成天宁区大件垃圾分拣中心。旧沙发、旧床等大件垃圾处置一直是困扰群众生活的难题,尤其是老年人家庭几乎束手无策,有的大件垃圾丢在路边长期无人问津。2017年11月天宁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大件垃圾分拣中心,分拣中心座址天宁区北环南村1幢东,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建筑层数2层,内部设置为拆解破碎区、修复维护区、分类堆放区和修复品展示区等4个功能区域,其中分类堆放区又细分为木料、金属、塑料橡胶、电子电器、有害有毒类等6个堆放点,为辖区居民提供免费收运、修复赠送、拆解分类、规范处置等服务,一站式解决大件垃圾处理难的问题。五年来,累计为民免费收运处理大件垃圾4600多件,其中修复赠送市民156件沙发桌椅,为52户困难孤寡老人提供上门“贴心、暖心”服务,赢得了市民点赞拥护。

2.创建常州市首个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为进一步推广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促进市民提高垃圾分类意识,2018年天宁区决定创新建立常州市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天宁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宣教中心在大件垃圾分拣中心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占地面积约66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30平方米,设计空间容纳人数60人,于2019年3月建成并开放使用。宣教中心功能区域设置为垃圾分类学习互动区、趣味游戏挑战区、大件垃圾分拣体验区、有毒有害垃圾陈列区、“变废为宝”展示区和多媒体电教点等六个部分。垃圾分类学习互动区重点设有机器人导学、垃圾分类宣介、佳片欣赏;趣味游戏挑战区主要设置“翻翻乐”、“圈圈乐”、“消消乐”、“踢踢乐”游戏等多个板块内容;大件垃圾分拣体验区则对参观者现场展示大件垃圾分拣全过程;“有毒有害陈列区”展示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类有毒有害垃圾,分门别类整齐摆放;“变废为宝”展示区摆放着天宁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活动中学校师生们用废弃材料制成的精美手工作品;多媒体电教点可组织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和观看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片。宣教中心自成立以来,秉持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服务、示范、创新、实效”的宗旨,注重塑造品牌特点和适用性,一是精心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建立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拓展平台,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坚持垃圾要从娃娃抓起,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座城市。2019年年内先后与茶山街道丽华第二幼儿园结对共建垃圾分类综合示范单位,与兰陵街道广化幼儿园结对共建“天宁区垃圾分类幼儿早教基地”,与乾盛兰庭社区结对共建“兰陵街道垃圾分类培训中心”,并于2020年年底起推广建设“小区垃圾分类宣教室”,构建社区、物业和居民交流沟通的固定平台,打造成为小区居民学习、交流、阅读、休闲、活动的网红打卡地。二是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积极发挥党建引领垃圾分类作用,天宁区在党建工作带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上,又重点在垃圾分类宣教中心设立党员责任区,责任区现有全国劳模黄峰、“90后”年轻骨干朱励竹等党员3名,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者、引导者、示范者。三是聚力创建服务示范窗口。宣教中心全国劳模黄峰团队是以全国劳模黄峰、全国好警嫂、市劳模李如花、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梅风云、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新天宁楷模徐秀平、“90”后年轻骨干朱励竹等为骨干的一支能吃苦、讲奉献、敢担当的战斗队伍,通过自主研发有害垃圾分类收运车,编排演出垃圾分类小品《物以类聚》,创作天宁垃圾分类歌《垃圾分类、你我同行》,结合“社区天天乐”和“道德讲堂”等载体和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媒介,组织街镇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员和绿之鑫、爱回收等垃圾分类市场化合作单位相关人员,长期进入小区、学校、社区、机关和商场等进行分类操作宣传,在垃圾分类兴趣培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增强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宣教中心累计接待参观团体和人员分别为100多批次和4000多人次,累计开展宣讲、培训活动200余次,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均达到90%以上,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充分肯定和高度关注,累计在学习强国、江苏省电视台、常州市电视台和报刊等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报道了25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2021年天宁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获评常州市首个江苏省第一批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

3.构建天宁区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体系。为加快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规范生活垃圾中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全面提升天宁区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天宁区于2019年11月出台《天宁区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体系的实施方案(试行)》,并建立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打造天宁区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天宁区依据《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按照“以街道(板块)为主、市场化运作、政府支持”的原则,在前期与第三方绿之鑫环保科技公司、美城美德公司垃圾分类试点合作的50个小区共投放可回收箱和智能回收箱等497套的基础上,以招商合作“爱回收”项目为新的实施主体,提升和完善全区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体系。2020年底前,项目申报成功省级垃圾分类治理创新重点项目,总投资约7000余万元,在6个街道各建成1座建筑面积100-300㎡的可回收物中转站,在天宁区郑陆镇羌家村委东街26号建成终端可回收物自动分拣工厂,用地面积23276㎡,建筑面积3888㎡,设计日分拣处理能力达到80吨以上,基本建成天宁区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点、站、厂”闭环体系。目前累计在267个小区投放回收设备865台,累计有14万多名市民通过手机App软件使用垃圾分类回收智能平台进行分类投放。居民通过微信扫码或直接输入手机号码就可以投放,设备自动传输各项数据,投放重量和金额及时反馈到居民手机。由于投递方式便捷,使用体验好,小区居民投递积极性都很高,分类回收效果明显,日投放可回收物最多达72吨/天,累计可回收物回收总量1.4万多吨。同时共同制定施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宣传推广方案》,深化垃圾分类宣传,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充分用好互联网技术,初步建成天宁区垃圾分类信息管理平台,以深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两网融合”,持续提升“天宁特色垃圾分类市场化、智能化”和垃圾分类工作实效,让垃圾分类工成为新时尚。

4.全面撤除城市道路垃圾桶。根据全市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撤除城市道路垃圾桶(果壳箱保留)的意见部署,天宁区于2020年4月下旬编制完成撤桶实施方案,于5月上旬完成永宁北路沿街垃圾桶撤除的试点工作,积极采取发放温馨告知书、环卫部门安排人员定时、定点、分早中晚三班上门分类收运垃圾、延长垃圾转运站关闭时间、配备翻桶式垃圾收运电瓶车和带240L桶式保洁车等创新有效措施,于8月底前牵头完成全区城市化管理区域和郑陆镇中心镇区范围内道路临街放置的2800个垃圾桶撤除工作,同时推行属地签订《市容环卫责任书》,联合巡查执法加强保障力度,不断提升长效管理。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亟待加强。垃圾分类工作最大瓶颈在于公众自觉参与意识不高,垃圾分类源头不能有效控制。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对于垃圾分类工作效果起到关键的作用,而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意愿很大程度上受到习惯、年龄、收入、职业、环境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00年上海、南京等8个特大城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至今整体成效不明显,事实证明让市民费时费力改变长久的扔垃圾习惯,主观和客观上都需要一个逐步转变适应的过程。垃圾乱扔、垃圾不分,怕麻烦图方便等陋习要彻底改变,在没有强制执行相关法规约束力的情况下,主观和客观上都需要一个逐步转变适应的过程。

2.生活垃圾分类运行体制机制未建立健全。一是目前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没有统一定型,常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实施四分类,城区主要实施三分类、试点四分类,但全国文明城市检查中还未明确取消原来的“可回收、不可回收”两分类模式;二是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未建立健全,如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在收集前端、转运中端、处置后端三个环节还存在“散、乱、污”等问题,有害垃圾、易腐垃圾终端处置系统能力不强;三是组织保障不充分,垃圾分类工作相关部门、单位没有形成有效合力,2017年以来主要是城管系统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社区、物业和学校、医院等单位重视度、参与度不高,新闻媒体、大型广场等公益宣传还是偏少;四是法制保障不到位,《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还没有出台,2018年底虽然出台实施《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但执行条件不充分,基本处于搁置状态;五是资金保障力度不足,以致垃圾分类设施提升建设和建成以后的长效运行管理存在经费缺口问题。

四、对策意见建议

1.坚持垃圾分类目标导向。“十四五”期间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城乡统筹、全面参与、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高位协调,以创建江苏省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和四分类小区为基础,创新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培训,突出党建引领和志愿者参与,加强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深入推进垃圾分类长效化、市场化、智能化等工作,基本建成以法治为基础,政策完善、技术先进、全程闭环、社会协同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实现垃圾分类设施全方位覆盖、系统全链条提升、管理全社会参与,大幅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努力打造天宁区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力争到2022年末,创建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基本全覆盖,达到“居民知晓率≥90%、参与率≥80%、投放准确率≥80%”的要求;到2025年,达到“居民知晓率≥95%、参与率≥85%、投放准确率≥85%”的要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2.提升垃圾分类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接待人员和开展活动频次明显减少,单一的线下宣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线上平台在疫情期间体现出巨大优势,疫情促使市民行为习惯的改变,数字化线上化的生活方式越发重要。下一步天宁区计划在宣教中心内部开发和增加设置垃圾分类VR互动游戏等新项目、进一步推进“1+N”垃圾分类宣教平台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和充分拓展抖音等热门新传媒平台提升扩垃圾分类宣传范围的同时,加快建立完善天宁垃圾分类宣教中心网上服务平台和天宁区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分类投放设施建设、宣传引导、分类投放实效提供科学数据,并协助各区、街道、社区及物业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立标杆、抓实效,实现互联网+和垃圾分类体系的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3.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成立垃圾分类领导小组,落实长效管理。垃圾分类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定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实施激励鼓励和督查考核等机制,协调解决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高质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坚持垃圾分类政府主导、政企合作的模式。政府加速出台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加快理顺垃圾分类体制机制,加强垃圾分类资金保障,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市场化,吸引社会企业积极参与,多元化提升垃圾分类实效。激发市场活力,带动社会就业。在天宁区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市场化运作、带动本地宣传推广、收运分拣等就业岗位100余个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天宁区整个垃圾分类行业发展的契机,扩面到垃圾的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和宣传等各个环节,充分挖掘和5G、智慧城市相关的创业项目的合作机会,更大程度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区人大常委会课题组)


  主办单位:天宁区人大常委会;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