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两会动态 报告与解读 建议提案 调查研究 为民办实事 两会影像
 
凝心聚力,让家门口的学校都精彩
常州市天宁区人大常委会课题组
发布日期:2022-01-07   来源:政府办  
 

近年来,天宁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高水平、高均衡、高质量”的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先后以99.5的高分创成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首批“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和全市唯一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2020年获辖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全市第一名,2021年高标准通过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现场评估。为进一步提升我区教育水平,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组织部分委员和代表,深入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走访有关部门,听取意见建议。通过认真分析我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提出优化教育的相关举措,形成了此份调研报告。

一、我区近年来发展教育的具体举措和成效

“十三五”期间,天宁区重点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强基工程,以四大举措为抓手,凝心聚力、全面发力让家门口的学校都精彩。

(一)优化布局规划,建好每一个

根据区域人口结构变化,及时修订《天宁区教育资源供需分析》和“‘十三五’、‘十四五’学校建设计划”,更新城市教育规划布局,分阶段、呈梯次、有重点地增设教育资源点位,完善片区教育设施配套,确保足额学位供给。一是谋划效能高。成立“更好的教育”工作专班,区委区政府领导及时研究、全程掌握、定期推进,条块整体联动、协同推动,加快学校项目尽快落地,建成了一批“理念前瞻、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二是推进力度大。克服老城区学校改建中存在的拆迁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等困难,多措并举,全力攻坚“老校舍改建工程”。目前,局前街小学、解放路小学等22所中小学已建成投用,北环路小学、红梅实验小学、清凉小学等5所学校正在建设,老城区中小学建设比例已达87.1%,剩余4所学校,已全部纳入“十四五”学校建设计划。三是覆盖区域广。“十三五”期间,全区共投入4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51个,增加学位3.5万个,其中中小学27个,增加学位2.7万个,全面达到省定配置标准。十四五期间,还将投入44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1个,预计新增学位3.4万个,其中中小学23个,预计新增学位2.6万个,形成布点更科学、规模更合理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二)深化集团办学,优化每一个

天宁区在全市率先开展集团化办学,通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实现高质量全覆盖,总体分为1.0版本和2.0版本。一是1.0版本体现“合”。以“一体化”和“联盟式”的办学形式,把薄弱校、新建校“合起来”放到集团中统一管理,促进薄弱校抬高底部、新建校高位起步。“一体化”是多个校区同一个法人,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联盟式”是独立法人,学校根据位置、办学特色等加入不同集团。自2008年组建首个教育集团——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以来,集团化办学带来的教育红利逐步凸显,4个集团核心学校全部获评常州市集团化办学先进集体,8所联盟式学校获评“常州市新优质学校”,集团核心校的优质资源辐射到集团内所有学校,带动全区教育更加优质、高位均衡。二是2.0版本体现“分”。2019年,在1.0版本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开展集团化办学2.0版本,即“6+2+2十年磨一剑”发展计划。针对1.0版本中的新建校,通过集团校6年的孕育发展逐渐成熟,从集团校中“分出来”,予以独立建制、独立法人、独立财权、独立物权,与集团核心学校的关系由一体化变更为联盟式。独立后,用2年时间创成市新优质学校,再用2年创成全市品牌学校。2019年,华润小学、香梅小学、龙锦小学从集团校独立,并于2020年成功创成“市新优质学校”,荣获市集团化办学先进集体,顺利实现既定目标。通过2.0版本孕育出来的成熟校,在经历“6+2+2十年磨一剑”之后的第11年,充分发挥成熟校的发展优势,升级为集团核心校,继续以1.0版本带动新一批薄弱校、新建校开展集团化办学。通过1.0版和2.0版的螺旋发展,发展更多优质学校,真正实现“家门口的学校都精彩”。

(三)促进主动发展,成就每一个

全区将学校主动发展作为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体现在“三给”:一是给空间。建立“学校主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机制,给予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校的办学水平、特色发展实现螺旋式上升。同时,创设区域联动课程改革项目,为学校主动发展助力:深耕“新基础”项目20年,引领10多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探索“全课程”项目,推动课程融合,多所学校成为综合性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全区联合上海、无锡等地联动开展“新教学”项目,牵头全省51所学校开展江苏省前瞻性重大改革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聚焦学生个体,促进育人模式转型。二是给保障。全面深化“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通过出台制度、统筹资源、拨付经费等方式,推动学校“主动发展”走深、走实。五年来,新增市级以上品格提升项目13个、前瞻性改革实验项目21个、教育教学成果奖38项,重点项目在全区各校的覆盖率取得明显提升。三是给平台。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稳步向教育改革深水区迈进。全区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中央电教馆的高度认可,创客教育在全国、全省作示范引领20余次,创编的教材在全国推广运用。连续8年开展“美在天宁”校长办学思想展评,总结和推广实践成果、创新做法,进一步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整体提升全区教育品质。目前,全区中小学主动发展项目覆盖率100%,呈现“个个有项目,校校都精彩”的良好局面。

(四)夯实队伍建设,配强每一个

为助力“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天宁区打造师资建设高地,实施三项计划。一是“师资培训计划”。推进区管校聘制度,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开展“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不断加大教育高层次人才和名特优教师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常态化开展教育教学基本功、优质课竞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均达5%以上,所有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100%,全面加强人才队伍锻造。二是“人才发展计划”。建立梯队式、进阶式、浸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培养力度,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全区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人,正高级教师4人,省特级教师9人,省、市教育领军人才12人,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5人,市级教育管理拔尖人才33人,市学科带头人145人,市骨干教师227人。通过设立人才专项奖励、拨付专项保障资金、成立教育发展基金,支持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建设,开展奖教奖学,全面激励教师成长。三是“教师流动计划”。先后选派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担任乡村学校校长,派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驻点乡村学校,持续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积极开展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行动,加快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形成了“特级教师进驻乡村,特级校长交流任职,骨干名师驻点帮扶”的交流轮岗机制。2020年全区共有217名教师进行全区性的轮岗交流,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健康持续发展,为“家门口的好学校”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二、进一步优化我区教育的相关建议

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必须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在我区教育取得长足进步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若干亟须解决的问题,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之路任重道远。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省、市、区委关于教育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实施教育优先战略,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当好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者、排头兵。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破难题、补短板,推动解决“有学上”“上好学”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

二要加强统筹规划,破解就学需求难题。要主动呼应国家新型城镇化、“三孩”政策和居住证制度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变化,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优化与城市发展同步协调。一是强化教育规划引领,结合城市规划和人口增长等因素,按照千人指标测算学位需求,适当超前编制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满足人口增长对学位的需求。要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杜绝把征拆难、偏僻、有安全隐患的地块规划为学校用地。二是提升教育部门话语权,严格落实配建学校与片区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三是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延伸地下空间,开展集约化扩建,盘活并推动老城区社会闲置房产资源改造成学校,增加片区学位。

三要统筹解决编制、机构不足问题,加强教师统一管理。要制定完善编外教师管理制度,规范编外教师的补充机制、薪酬待遇、退出机制等问题。逐步提高编外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水平,保障编外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探索建立编外教师公共数据库,对编外教师的进入、流转、信用记录、薪酬、退出等进行有效信息化数据管理和制度管理,逐步实现编外老师域内有效统筹、有序流动、共享共用,支撑我区教育质量,解学校发展之忧。

四要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必须将公平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一是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政府在统筹教学资源方面的力度,全面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水平,以“全覆盖”的标准确保农村孩子同步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二是提高教师交流实效,提高骨干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完善推优评先机制、职称促进机制、聘任优先机制、津贴保障机制,推进教师交流。三是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学校设备、设施的基本配置。

五要着力改革机制,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强化对全区学前教育的统筹,落实区政府发展学前教育和监管幼儿园的主体责任。一是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幼儿园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保障住宅小区规范建设普惠性幼儿园。二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完善分级管理制度、限价收费制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引导和支持更多高收费园纳入分级管理,提供普惠性服务。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组建教育集团,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三是对无证园进行专项治理。对一些因房屋产权关系不清或非学校用地性质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未批办民办园,应专题研究,破解难题,分类指导,有效推动问题解决,切实保障幼儿的安全。

六是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依法治教。要依据法律法规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使教育工作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一是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要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全面实现依法治学、依法治校。另一方面,人大要加强对教育领域法律法规的检查监督,保障教育法规得到正确、有效地实施。二是提高教育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要强化国家机关和学校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加强教育事务管理和学校内部管理,使教育管理工作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转变,通过法律的运用,引领和保障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加强依法治学依法治校,依法行使学校权利,严格履行学校义务,依法管理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项事务。要依法保护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及其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课题组负责人:陆东明

课题组成员: 吴国祥  张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