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两会动态 报告与解读 建议提案 代表风采 调查研究 为民办实事 两会影像
 
破解难题,打通助残康复最后一公里
发布日期:2021-02-23   来源:政府办  
 

目前,常州市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将近19000人。这些患者在出院后由于症状导致的社会功能的损伤和缺失需要康复的介入,是一个持续和漫长的过程,然而由于没有专业的康复机构可以接纳他们,大部分患者都是散居在家中,丧失了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这也导致他们从出院到真正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走得异常艰难。一些精残人员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应有的照护,肇事肇祸危及邻里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

如何帮助他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重新融入社会生活,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天宁区人大茶山代表团红梅代表小组的人大代表针对上述民生痛点问题,在全面解读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详实的调研走访,结合基层实践,在天宁区人大茶山街道工委组织开展的“我为天宁高质量发展献一计”活动中,提出了“融合资源推进社区康复,打通助残最后一公里”,建立红梅村德康驿站的建议。

一份建议思考,促成康复项目一个。德康驿站红梅村站点的建设得到了人大代表们的积极响应和迅速推进。代表们来到德安医院共同研讨论证、实地参观,并进行方案细化。区人大代表、常州市德安医院院长张杰辉,对政策层面相当熟悉,德安医院于2018年3月在全市试点启动了“德康驿站”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积累了一定经验,项目推进过程中,在服务模式和医疗团队资源上给予了全力指导和支持。天宁区人大代表、原茶山街道红梅村党总支书记辅洁积极整合村居家养老中心、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等基层服务阵地,在服务载体、对象和管理细节上倾力落实。代表们的合力推进,使站点在短时间内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对照,高品质运营,通过细化服务规范和流程、丰富服务内涵和功能、融合服务资源和群体,“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合的康复模式已让近30名康复员及其家庭受益,也为社区基层精准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缕春风拂来,漾起红梅花开朵朵。宽敞明亮的大厅,舒适温馨的环境,走进天宁区茶山街道红梅村的德康驿站,如同置身于一个小型的康复中心。驿站内设置了手工区、功能训练区和心理咨询室,学、工、疗、娱等设施一应俱全。而在一旁的劳动体验区,小菜园里绿意盎然,菌菇房中菇香扑鼻。读书、看报、听音乐,绘画、弹琴、做手工,在这里,残障人士不仅有事可做,还可以通过参与社区衔接的辅助性就业项目得到额外的收入,每周三下午,还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为他们提供康复服务。随着国家精神卫生领域相关政策的出台,公众对精神卫生类疾病和心理健康需求有了更多认知。站点心理咨询室又添置了沙盘和音乐治疗椅,为康复员、社工及居民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在此基础上,驿站正着力向服务团队、内涵和群体上作多元化发展,“康复辅具社区租赁”项目在站点落地,十几款专业的肢体康复辅具设施进入站点,从标配走上高配。

一道阳光照耀,幸福漫满康复心田。得知“德康驿站”红梅村站点正式成立的消息后,居民陆兴邦第一时间就把儿子陆智科送到这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劳动,互相交流,陆智科开始慢慢学会接纳自己,每天他都会哼着小曲骑着车前往驿站打卡,风雨无阻,已经把“德康驿站”当成他人生的快乐驿站。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儿子身上就发生了如此明显的变化,而这些喜人的变化都得益于驿站开展的各类康复服务,这也让起初心里并没有底的陆兴邦喜出望外。现在,在德安医院的医疗团队的专业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健康服务,聊聊家常,学学养生,解解酸痛,诉诉烦闷,社区康复服务项目正成为幸福生活的“邻里工程”。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人大代表履职敢担当,破解难题,打通了社区助残康复最后一公里。

2020年10月,站点作为民政部全国研讨会现场参观点,接受了来自全国各地民政部门、专家学者的参观,获高度好评。11月在常州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携手共建和美家园”会议上做优秀案例现场汇报,案例登上江苏电视台和学习强国平台。 

 
主办单位: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C) www.cztn.gov.cn E-mail:chinatnq@163.com
天宁区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邮箱:1922210544@qq.com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20001 苏ICP备05003616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