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天宁区政协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天宁区政协 >> 提案社情 >> 内容
关于加强天宁区地名文化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10-29 浏览次数:  字号:〖
 
 

提案人:李江越

内容建议:

天宁区是常州市的中心城区。这里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天宁区的名称即源自千年古刹天宁禅寺。地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词汇和文化载体,凝结着人们对乡土的热爱,是区域文化的创造和展示,是思想的传承、文化的血脉和历史的积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天宁区建设进程日新月异。在大量的新建道路、新建桥梁、新建社区、新建绿地不断涌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老地名正逐渐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加上人们对地名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高,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起名、更名和地名简单化洋化等现象。为此,建议在全区加强地名文化建设。

一保护老地名。天宁区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城市拆旧建新的过程中一些老地名正在逐渐消失。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认识到老地名伴随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历久弥新,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文化财富,且一旦失去便很难挽回。因此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要特别重视对老地名的保护。

在保护老地名上天宁区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如查家湾、牟家村、黄天荡等老地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正在强化,社会认知度有效提升,地名品牌建设和品牌效应正在凸显。同时我们也看到青龙、东青、郑陆、三河口、焦溪、采菱、雕庄、茶山等地名有弱化的趋势,应着力予以加强。

为此建议对拆旧建新的地区要保留好原有地名;对已经拆除的有较大影响的老地名,应建设原有地名标志物;对新建道路、桥梁、街巷、绿地、建筑要因地制宜恢复使用老地名。要把对老地名的保护作为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强化老地名的存在和使用,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让老地名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起好新地名。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在天宁区突飞猛进的建设大潮中,新的道路、桥梁、街巷、绿地、社区等拔地而起,而新地名的产生正是全区地名文化建设的重点。

建议在起名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要让新地名能够充分反映出天宁区朝气蓬勃的发展势头和时代精神,要充分展示天宁区崇文尚学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事迹。在起名过程中要防止出现简单化、庸俗化、低俗化、西化洋化和地名雷同等现象。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和高雅隽永的语言词汇应成为新地名的选项。例如原东郊公园更名为东坡公园充分体现了常州的人文历史特色;凤凰新城名字响亮,易于认知和接受;而横塘河湿地公园、北塘河水利风景区的名称简单随意,没有凸显天宁人文特色和时代特色,特别是紫荆公园没有充分借助东经120大道的特殊优势和影响取名为东经120公园,实为地名命名中的遗憾。因此建议相关部门着力加强新地名的文化建设,命名要慎重,要特别重视人文含金量,要将文化建设放在新地名命名的首要位置。

三命名有机制。要着力形成地名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要深化地名文化研究。要充分发挥和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地名文化资源的调查、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要针对地名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专题地名文化研究,在地名文化建设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更好地指导地名命名工作。二是要完善命名制度。要规范各项地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地名命名、更名、注销和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防止随意命名、更名、注销,从源头上推进地名文化建设。三是要优化管理体制。要形成村(居会)、镇(街道)、区三级管理体系,民政、建设、规划等部门与三级管理体系联动,加强对地名文化建设的管理。要有专门的人员对地名的命名、更名、注销的进行管理。

地名文化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实实在在地能够检测城市的文化含金量,影响城市未来发展和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工作。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做好这项工作。以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传播与交流相结合,以满足人民群众地名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地名文化发展繁荣,充分发挥地名文化在弘扬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影响力中的积极作用。以地名文化建设推进全区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提升。

区民政局办理答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天宁地名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区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天宁区将地名文化建设与地名管理相结合,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和《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突出做好地名文化保护工作,使一批古旧地名,如青果巷、前后北岸等历史文化街区;焦溪等历史文化名村;天宁寺、舣舟亭、西直街等历史地段等得到保存,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的地名文化建设进程。

针对进一步加强天宁区地名文化建设的建议,全区将从下列方面推进建设工作。一是做好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将建立历史文化地名保护目录,在规划地名时充分考虑地名文化,最大限度地保存古旧地名。 二是加强新生地名文化建设。在郑陆镇、红梅街道适时开展地名规划试点工程,通过实施地名规划,严格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切实处理好地名保护与命名更名的关系,继承优秀传统地名文化,提升新生地名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推进地名文化创新发展。 三是开发各种地名文化产品。年内将完成《天宁区行政区划图》的编绘和印制,同时积极参与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大词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志〉等地名图书。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地名文化活动。民政部和中央广播电台将在今年联合举办首届《中国地名大会》,天宁将参与此次地名文化盛会,积极为地名大会题库供题及推荐选手参加此次比赛。 五是营造良好的地名文化建设氛围。拍摄反映天宁地名文化的宣传片《锦绣天宁》,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地名文化的认识,扩大本地地名文化的影响力,为天宁地名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主办单位:天宁区政协;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